工程车“洗澡”上路应成常态 2020年06月29日  

  参照他地成功经验,对更多的工程运输车进行“三查两洗”、签订“四方责任”协议,可以说迫在眉睫

  「乐清观察」

  ■九先生

  6月24日的《乐清日报》报道了乐清对在建安置房项目建设工地的工程运输车辆,实行“三查两洗”的新闻。工程运输车历来是市政环境空气和路面污染的一大来源,市民反响相当强烈。在我市接受国卫复审省级复查工作的当口,市三改一拆办和市精细办精准处置在建安置房项目中的工程运输车管理问题,可以说开了个好头,立了个好榜样,值得肯定。

  笔者同时认为,这工作仍有待深化。工程运输车包括水泥搅拌车的“抛、洒、滴、漏”这些老大难问题,彻底解决并非易事。毕竟在建的安置房项目还是少数,市区道路上更多的工程运输车,来自众多在建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工业厂区建设项目、市政交通建设项目及当前如火如荼的城中村拆迁项目等。这些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各异,建设单位也不同,土石方运输的量级更是差异很大。如果相关“未洗澡”的工程运输车都大行其道,对市区道路和市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颇难挽回。

  这时候,应该由市级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交通运输管理单位出面,牵头进行统一的规范管理和约束。目前,乐清的工程运输车出入最为频繁的当数中心城区、滨海新区的四、五、六环路和旭阳路、疏港大道等。笔者因个人原因,常行车经过此块区域,对过往的工程运输车状况稍有观察。实事求是地说,各大建筑工地出入口的车辆冲洗设施基本有配备,但使用率貌似不高。经笔者目击,大凡乐清市区道路上行驶所见的工程运输车,能冲洗干净车身、车轮后再上路的车辆,绝对是极少数,对道路污染程度不一,这还不包括线路通行证、运输准运证、消纳场管理等环节的瑕疵。特别是雨水天气,工程运输车的违法快行,对同路行驶的其他车辆经常造成一定的安全威胁,笔者自己开车时就相当忌惮。

  参照邻县温岭、椒江等地的办法,其行政执法单位有权直接强制要求所有的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必须强化建筑工地出入口的管理,对运输工程车辆的不规范装载进行严格管理,并要求在建工地完善车辆冲洗设备,建立健全24小时专人负责冲洗车辆和台账制度。这两地的行政执法单位,还常在建筑工地的交通要口,每天开展不定时突击检查,严查建筑垃圾运输车带泥上路、“抛洒滴漏”等违规运输行为。对于情节较轻的在建工地进行“一对一”督促整改,对于情节严重的,直接暂扣运输车辆《建筑垃圾准运证》,乃至要求建筑工地停工整改。

  我市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当前既是提升国卫创建成果、改善市民人居环境的巩固期,也是大拆大建、大建大美的关键期,参照他地成功经验,对更多的工程运输车进行“三查两洗”、签订“四方责任”协议,可以说迫在眉睫。

  (作者为乐清知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