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上,乐清市人大代表吴国济向职能部门提问。

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徐浩根据代表提问,现场作出回应。

询问会现场。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蔡甜甜/文 通讯员 陈尚云/摄垃圾处理工作看似事小,却是一件由量变集聚成质变的民生大事,关乎着万千群众的日常生活质量。日前,市人大常委会就垃圾处理工作召开专题询问会。现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直奔主题、精准询问,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耐心解答,大家通过“一问一答”式的交流对话,集纳群智,协力推动全市垃圾处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直击要点
关注垃圾分类各环
“今年5月1日起,《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推进,乐清垃圾分类工作的规划编制进展如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年度计划执行情况如何?垃圾分类的奖惩制度落实如何?”询问会一开始,市人大代表王加兵就围绕顶层设计、规划编制等方面展开连珠式发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徐浩第一时间接过话筒回答:“目前乐清已启动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我们还专门出台了乐清市生活垃圾治理2021年工作要点,对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相关配套设施均有安排。”他说,乐清还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并积极开展“八进”宣传工作,加大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这厢话音刚落,那边市人大代表吴国济犀利地提出关于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缓慢,与垃圾分类前端处置出现脱节的问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陈万钦主动应答,生活垃圾焚烧二期项目的选址经过多次研究后定在了大荆镇蒲湾村,目前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该局已将二期项目纳入永农调整范围,待上级部门审核同意后就能完成土地性质调整。关于周边配套道路的建设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包小闯介绍,目前他们正在谋划324省道乐清雁荡段和旅游环线四期两条道路,将根据生活垃圾焚烧二期项目的进度及两条道路前期工作进展情况有序实施。
针对如何提高垃圾处置消纳能力以及何时建成建筑垃圾处理终端问题,徐浩说,目前,乐清已启动了全省首个国有控股的垃圾处置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彻底解决乐清建筑垃圾消纳需求,预计一期可于今年投入运行。此外,生活垃圾焚烧二期项目的体量和综合处置能力在浙江省县级同类型项目中位列前茅,建成后可以处置生活垃圾、污水、淤泥、园林垃圾等,满足乐清垃圾处理终端需求。
从事社区工作多年的人大代表陈姿提出居民普遍关注的几个问题:当前我市生活垃圾“四分类”投放是否已经到位?当前乡镇村居各片的旧物件和大件物品回收工作基本没有普及,在回收网点设置、分拣中心建设和宣传方面有什么举措?
徐浩再次接过问题答复道,目前乐清从市到乡已完成四分类设施建设,但存在定时收集的体系尚未完善、群众定时定点投放的观念没有形成等问题。为此,他们将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标准,加大管理和处罚力度,发动部门单位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落实落细。
市商务局局长黄道忠就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等方面回应道,乐清目前共建成7个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该局已牵头组织编制乐清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专项规划,将分拣中心用地纳入到国土规划中,计划在四大片区(柳白片、乐成片、虹桥片、大荆片)建成总面积100亩以上的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形成再生资源回收规模化、系统化运作的模式。
陈姿就如何破解垃圾混装混运难题继续追问。徐浩坦言,目前垃圾收运确实存在混装混运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该局启动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按照“四分类”的标准,对垃圾收运人员提出更高要求,促使垃圾分类工作更加规范。
逐个“破题”
各类垃圾处置方法
在询问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还分别围绕农业垃圾、易腐垃圾、医疗垃圾等的处置情况展开询问。
乐清作为农业大市,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用废弃旧薄膜,这些废弃物大多为难以降解的玻璃、塑料,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公共健康。在询问会上,代表王海丰首先就农药包装废弃物如何做到应收尽收和提高回收率进行提问。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郑济斌接过“问题球”。他介绍,乐清大力实施绿色防控,指导农户尽量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推广生态防治和绿色发展等生产方式,推进“肥药两制”改革,从源头上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包装废弃物的产生量。推广可降解地膜和秸秆替代农膜的绿色生产模式,进一步提升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扶持政策和补助力度。
对于代表郑素阳提出的易腐垃圾收运处置情况以及如何处理餐厨可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对周边影响的问题。徐浩回应道,目前,乐清通过建立专业队伍、加强分运管理、打击非法处置,力求易腐垃圾应收尽收,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推进餐厨可再生资源利用。目前,已经启动餐厨可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建设,建成后还要达到“四个经得起”标准,即“经得起闻、经得起看、经得起听、经得起测”,确保对周边环境不造成影响。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陈新就医疗废物处置形式进行提问,并询问医疗废物中转暂存站点建设进展。市卫健局局长王贤明以一组数据进行答复,全市现有注册的医疗机构1003家,集中处置率100%,无害化处置工作由温州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温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承担,已做到按规定的48小时内收集。两年内,乐清还将在清江、柳市新建两个医疗废物暂存点。
市人大代表王振球就调研中发现的个别地方存在有毒有害垃圾露天堆放的问题向市生态环境局发问。该局局长周昌林对此回复道,露天堆放的垃圾中有可能存在危险废物,首先要做好垃圾收集和分类,杜绝露天堆放,属于危险废物的,要按照要求收储、运输以及专业机构处置;其次从源头上防止危险废物混入普通垃圾,今年,该局加强产危废单位的管理,已将3258家产危废单位纳入浙江省危废管理平台,实行收集、运输、处置的痕迹化闭环管理,同时政府招标建立小微危废综合处置一体化机制,对年产5吨以下的小微产废单位实行统一收运处置,防止危险废物混入普通垃圾,增加分拣难度;三是严查严打,发现违法倾倒危险废物行为,一律顶格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他呼吁全社会参与到危废管理中来,积极举报违法行为。
王振球继续追问,能否协同开展有害垃圾的收集运输工作?徐浩介绍,作为生活垃圾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他们在处理群众生活产生的有毒有害垃圾过程中,探索出点收站存、专业队伍处置的方式,切实规范日常有害垃圾的收集运输工作。
近年来,随着乐清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渣土(泥浆)处置压力不断增大。如何加强我市建筑工地内建筑泥浆的消纳监管,对石灰干化泥浆造成水体污染这一情况如何处理?面对代表王雷提出的问题,市住建局党委委员卢贤鑫介绍道,在建筑泥浆处理工作中,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车辆出入口冲洗、污水排放等标准,在事前做好把关;运用智慧工地的数字化监管手段,加强事中监管;对泥浆渣土处理过程中企业的不良行为进行严格的事后处置。接下来,他们还将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成效。
王雷继续追问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对于建筑泥浆的偷排乱倒的情况,如何进行有效监管和执法?徐浩答复,他们对泥浆偷排乱倒现象制定了严格的处罚规定,对所有渣土运输企业车辆安装GPS定位进行智能监管,并通过部门协作方式进行闭环管理,加大对渣土倾倒的打击和管理。
凝聚共识
高标高质推动落实
垃圾处理工作是代表和群众普遍关切的热点之一,为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助推全市垃圾处理工作,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垃圾处理工作列入本年度的专题询问议题,并成立专题调研组,对该项工作开展详细调研。6月份,调研组多次赴乐成街道、城东街道、城南街道、柳市镇、大荆镇等地,实地视察调研生活垃圾分类站点、大型垃圾中转站、餐厨可再生资源利用中心、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等14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环节;并召开座谈会,听取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农业农村局等8个部门关于垃圾处理工作情况的汇报。7月中旬,调研组拟定涉及8个方面、25个具体问题的提问内容,并制作了专题片和PPT,真实详细地记录了调研情况。
当天的专题询问会,大家针对垃圾处理工作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辣味十足。对于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作出承诺,将把这些问题带回去,再研究、再部署、再推进,确保垃圾处理工作落地见效。
“代表们提出的意见都非常务实中肯,对我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会上,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学考代表市政府作表态发言,市政府将以高度的政治站位、扎实的攻坚措施、健全的体制机制,加快补齐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设施短板,全力以赴抓好问题整改提升,建立健全垃圾处理配套管理机制,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垃圾处理工作,确保更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上,胡成剑指出,要持续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规划布局,结合乐清垃圾处理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制定政策和实施方案;要持续做好典型引路,通过参考借鉴先进地区做法,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逐步推进全市垃圾处理工作的整体提升;要持续做好专班运作,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垃圾处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垃圾处理闭环管理;要持续做好资源整合,注重整体安排、分类推进,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大宣传、加强协作,形成整体合力,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全市垃圾处理工作落地见效。
接下来,市人大常委会还将就专题询问中所涉及的有关内容进行跟踪问效、督促落实,持续助力乐清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