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露露
“当你的孩子心中有了语言,有了智慧的太阳,会有很多惊喜……”8月3日,“周二电波”国学讲座——读经的作用和方法开讲,温州博和国学发展中心理事、乐清海谦学堂创始人吴海向国学爱好者分享诵读国学经典对育儿的作用。
44岁的吴海是一名产科工作人员,柳市镇翔金垟村人,七年前爱上诵读国学经典。如今,她的丈夫、儿女都是国学爱好者,女儿9岁就能背诵四书五经,18岁的儿子下半年开始解经。吴海还参加公益课堂宣传国学,让更多人爱上国学。
诵读培养气质
吴海接触国学经典,是在2014年一次无意聆听台湾王才贵教授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一场演讲 百年震撼》。听完后,她对王才贵教授把握教育时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理念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她买了12本国学经典和国外经典著作研读。
“我读的第一本经典是《论语》,一天读8小时,觉得生活很美好。一段时间后,我带着儿子、女儿一起诵读。这种疯狂读书的状态,丈夫起初很排斥。一年后,他看到三岁半的女儿能背诵国学经典,很惊讶,也开始走进国学世界。”吴海说,一起读书时带动对方成长,夫妻互相勉励,互相谦让,夫妻关系甚者婆媳关系都变得更好,正如那句:“领妻成道,助夫成德。”
如今,《大学》《中庸》《孟子》等四书五经,还有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国学经典著作,吴海都有涉猎。“我读《大学》读了1000次,《论语》读了七八百次,还不会背,但我一遍遍地读。”吴海说,七年多来,每天一家人都会聚在一起读国学经典,大年初一,也在读,去年疫情在家的一段时间,她更是带着女儿一天读八个小时。她认为,真正的气质是下意识的,一遍一遍的读是培养家长、孩子文学气质的好方法。
用经典讲道理
吴海认为教育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她告诉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比起成人,0到6岁的孩子更适合诵读经典,可以打下文学基础。
她带着女儿诵读经典,没有刻意教女儿认字,女儿四岁能认识3000个字,能背诵《论语》,五岁能背诵《孟子》,五岁半时能背诵《老子庄子选》,六岁能背《易经》,六岁半时能把《诗经》背得滚瓜烂熟,七岁时会背诵《古文选》,八岁时可以背《伤寒论》。“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对女儿来说很容易,她从两岁开始诵读,一天有时读四个小时,一本书需要背半年,很多地方一知半解,但能让她感受国学语言的美好,就很值得。女儿13岁时,我再带着她去解经。”吴海说。
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夜。国学中的一些金句和生活实践融合,是读经的初衷。女儿犯错误,她就会用国学经典中的金句讲道理。“女儿写字写不好,我就告诉她《中庸》中的一句金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吴海说,女儿懂了这道理后,认真练字。
为女儿办学堂
吴海的儿子就读国学专业,在儿子四年级时,吴海赠送给全班同学每人一本《论语》。从那起,班主任带着孩子每天诵读20分钟。一年来,孩子们感受着国学文化的魅力。
2014年起,吴海还参加乐清和谐职工协会学习国学,此后还去泰顺文礼书院学习。她还将所学分享给他人。几年前,她走进幼儿园公益宣传国学,让孩子们感受国学世界的美好。
2015年,她为女儿在柳市创办了学堂——乐清海谦学堂。这家学堂只有女儿一个学生,平时吴海就带女儿来学堂诵读经典。这间150平方米的小学堂,给这对母女带来“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雅趣。有时候,学堂内还会有几个小朋友一起诵读。“有一年暑假,十几个小朋友在海谦学堂读《论语》,9月开学后,这些小朋友读到语文课本上的《论语》,很容易背下,让同班同学羡慕不已。”吴海回忆道。
7年来,小小学堂吸引不少成人和孩子来了解国学,一些孕妇也来到学堂诵读经典。吴海有一个梦想,希望在柳市及乐清市区开设公益周末读经班。
扫一扫 看视频
董露露 拍摄
陈瑶璐 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