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镜宙与浙江辛亥革命 2021年08月13日  
  ■朱有发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朱镜宙在回忆录《梦痕记》文述,“武昌革命志士所流的热血,将我数千年文明古国,写出了另一页更光辉而灿烂的诗史。同时也将我的新生命,带入另一世界里程的开始。”日前在1911年浙江当时重要报纸《全浙公报》中发现的学生军策动经过及2处朱镜宙名字和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浙江大事记》等,不仅印证了这段历史,而且承载着朱镜宙辛亥时期走上民主之路,投身浙江革命的记忆。

  就读杭州城 亲历浙江光复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2日,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同盟会中部总负责人陈其美从上海来到杭州,召集革命党人讨论起义安排。11月3日上海光复,4日消息传到杭州,全城人心激动,革命党人立即决定当夜起义。“讵即夜二时,有敢死队及八十二标新军乘南星站专车入城,先攻抚署,直入二堂,连掷两炸弹,抚署遂焚。……革军即将卫队军火取用,顺道占据军装局。其时防营亦投顺归附。”据记载,巡抚增韫当时身穿一件棉袍,躲避在马厩,后被拘禁福建会馆。

  朱镜宙那时在杭州西大街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学堂就读。“是日下午,风声甚紧,警校当局,为学生安全起见,每人发给三元,各自设法暂避。杭、嘉、湖、绍同学,相率回家。我去半山,投乡人叶天华理发店暂住。”据朱镜宙在《梦痕记》回忆,当天夜半,他忽被“贡!贡!”的短铳声惊醒,“继闻儿女哭叫声,天华急忙下楼去,约莫一点余钟,回来说:杭州已被民军占据。这回逃出来的,是杭州府太爷。”

  “我被这种喜讯所兴奋,再也不能入睡,只得坐待天明。不到一点多钟,又闻“贡!贡!”几声,天华又急下楼,分得男女衣服多件。欢天喜地地说:抚台衙门,已在起火焚烧中。”朱镜宙激动地回忆说,天一亮,自己就匆匆从艮山门回校,一路上行人稀少,商店住户都紧闭着门,而且看不见一个士兵,“我当时不觉大惊!这,哪里像经过一次大变动的样儿。心里真有说不出的喜慰。中国费了数十年训练新军,到今天才知道工夫不是白费。”

  11月7日,汤寿潜被正式推举为浙江军政府都督,都督府下设立总司令部和政事部,周承菼为总司令,陈黻宸为临时民政长。浙江军政府的建立标志着清政府在浙江封建专制统治的垮塌。

  策动学生军 投身浙军北伐

  为促进全国革命的胜利,11月9日,浙江军政府举行参议会,陶成章等参议员提出派兵攻打南京,当即一致通过,决议由参谋处派出一支混成支队加入江浙联军,朱瑞任支队长,吕公望为参谋长。

  浙江军政府派兵北伐决定得到杭州学生的响应。1911年11月10日《全浙公报》刊登通启,“(浙江光复)此次民军起义,学生团未曾协助分毫,殊为缺点。前有学界王学逵、何福清、朱衣德、葛敏时诸君发起学生军,分出通启,略谓:同人等提议组织学生军一队,一以分军界之劳力,一以尽学生之义务。组成之后悉听军政府总司令部指挥效用。凡我青年学生务祈各抱爱国热诚,迅即赴所报名,以便勊日成队,快着祖鞭,是所盼祷。”并通告报名截止时间地址,刊录简章:本军以协助军政府,速达政治之革命之目的为宗旨;纯以义侠学生组织而成(不分省界),凡在浙学生皆可投入本军;凡身体强健、志气勇敢(年在十八岁以上),能胜军事之任者为合格等7条。

  此后,《全浙公报》新闻第一版“本省大革命”栏接连发布通启,鼓动学生报名投身革命。11日刊登言及“亚陆风生,浙潮怒涌,今日何日,非英雄用武之日乎?我中华自鄂省起义以来,各省相继响应,不匝月而大事垂定,汉族之兴无待蔡,似此无庸吾辈组织学生军为也。唯是顾亭林有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深味斯言,凡为黄帝子孙,固宜尽一分子之义务,况吾辈青年之学生乎?……是真爱国健儿之热心也。”14日通报学生军报名之踊跃,言两天已有400余名,拟先召集已报名者提前编队训练整备北伐,“今由发起人王学逵、朱衣德、葛敏时、何汝霖等推定施则行君为代表,同谒军政府司令部副官傅孟君,接洽考验、成队、教练各事宜。”并得到军政府赞同。18日又通报派代表赴沪商定“浙江学生军一切章程拟依照上海学生军办法”事。20日通告学生军第一批审核录取264名、备录69名,决定22、23日召集成队及出发。

  值得注意的是,朱镜宙在杭州就读时用的名字即是朱衣德,他于上年“以朱衣德之名考入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学堂”。目前已发现《全浙公报》涉及学生军报道的7天报纸,除21日通告浙江学生军事务所“现奉军政府命令,拟移入两级师范学校”外,其他有刊登地址的均为“省城西大街高等巡警学堂”或“巡警学堂”,也就是朱镜宙所就读的学校。而且,朱镜宙在回忆录《梦痕记》记述,杭州光复后,学校停顿,当其获悉一直从事反清活动的同盟会会员钮永建在上海组织学生军参加北伐,“我与同学继起响应,推我起草宣言,送《全浙公报》发表。”

  朱镜宙回忆说,“学生军消息宣布后,报名非常踊跃,一星期间竟达千人。这完全出乎我们始料以外,无疑住的吃的,自非我们作学生的小伙子们所能解决。而且人数多了,管理方面万一出些岔子,责任实在太大。于是我与同学三人,晋谒浙江临时都督汤寿潜(蛰仙)先生,请其派员点收,俾成劲旅。汤都督面允照办。”他称自己由乐清师范讲习所时代的体育教员周作民介绍,加入杭州南星桥民军八十二标第三队(就是现在的连)充当司书。队官是乐清西乡人蔡铭常,浙江武备学堂毕业。由此可见,朱镜宙在杭州参与策动浙江学生军的事实明了证据确凿。至于报纸上的内容是否为朱镜宙起草,因没有落款作者姓名,有待今后研究断定,但是他特别提及此事曾经“传诵一时”。

  1911年11月26日,江浙联军朱瑞部队在南京孝陵卫击败清军,31日占领紫金山天保城,12月2日南京光复。“浙江军队援助南京光复,是浙江军政府成立后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它是浙江革命党人和浙江人民支援全国革命的具体表现,它的成果堪称浙江辛亥革命史上的光辉一页。”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浙江大事记》这样记载。

  自创《天钟报》 宣扬民主进步

  1912年3月,浙江高等巡警学堂并入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朱镜宙退伍复学。不久,杭州《自由报》筹备出版,租杭州城隍山麓民房为馆址。朱镜宙考虑《自由报》是自由党浙江支部主办,自由党总裁为孙中山兼任,与国民党可称同一娘胎,于是愉快接受聘请,与仙居王朗月负责编辑本外埠新闻。总主笔由太平王伯常负责,黄岩王漱岩编辑文艺。然而,印刷机器迟迟不能到位,并且毫无消息,报馆同人纷纷辞职。这时,杭州清泰门直街自由旅馆的小开,要办《民铎报》,邀请朱镜宙和王朗月替他筹备,结果报馆又胎死腹中。但这并没有让朱镜宙失去信心,正如他所说的,“他们确给我一种新生命的启示与鼓励”。

  于是,一心想办成革命报馆的朱镜宙,又对王朗月说:“我们自己干吧!”就一起向法政学校许壬校长告贷了三百五十元,终算办成了报馆。可是,报纸出版不及两个月,王朗月突然变节,卖身投靠袁世凯的爪牙。朱镜宙对王的做法义愤填膺,就骤然离开报馆,自组《天钟报》,从此他开始长达八年的民主革命报人生涯。

  《天钟报》因经费无固定来源,全依赖几位热心人士私人捐助,在运行过程中自然难免重重困难。是年8月21日出任浙江都督的朱瑞知道了此事,特派遣都督府顾问兼私人秘书王漱岩和其妻舅第一届众议员张树屏来访报馆。王漱岩与朱镜宙曾在《自由报》同事,同住过两个月,自然相当熟识,就直截了当地对朱镜宙说:“都督知道你的报馆维持很困难,想替你买一套印刷机器。这样,除印刷自己的报纸外,还可兼做一些生意,报馆就可以永久维持下去了。所以特命我们二人来看你,不知你的意见如何?”

  朱镜宙觉得自己那时真有些受宠若惊,私底下又思忖,“这难道不是收买的阴谋吗?我曾反对王朗月于前,怎可自己重蹈于后。”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实行专制独裁,破坏民主共和,进而筹划消灭南方各省革命势力。朱瑞是袁世凯委派的,上任后大肆裁减浙江军队,任用亲信,排除异己,巩固个人私权。这一点,朱镜宙看得清醒明透,于是待主意既定,就对他们说:“都督的厚意,我很感激!这问题我要好好考虑一下再答复如何?”王漱岩说:“很好!我待你的回音。都督很器重你的才华,要我们代达,有空请常去公馆谈谈,如有见到的地方,都督很愿意接受。”为保持报纸言论自由,朱镜宙就这样婉转谢绝了朱瑞赠款。

  二次革命失败,“我的《天钟报》与《浙江民报》《汉民日报》,即于此时同日被封。”在回忆录《梦痕记》朱镜宙如是记述,“我以先一日去上海,得免。”更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辛亥革命浙江大事记》印证了朱镜宙创办的《天钟报》被查封,“1913年7月24日,浙江都督朱瑞下令查封了在全国反袁浪潮中,反对袁世凯倒行逆施,同情国民党,宣传民主的《平民报》《浙报》《天钟报》《浙江民报》《浙声》等进步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