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烈日、风里来雨里去,在乐清,有这么一群奋战在创文一线的社区干部、志愿者,他们齐心协力、从未停歇,以实干的精神和饱满的热情,为乐清创建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巡查整治 自有一套
5月22日8时许,芙蓉镇下街村,薛海富正带领着几名志愿者一边清理“藏匿”在树下、花坛等卫生死角里的垃圾,一边提醒过往村民将杂物收进屋内。
今年36岁的薛海富是芙蓉镇村镇建设办公室的一名干部,也是该镇下街村驻村干部,像这样的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活动,自他工作调动来到芙蓉镇以后,已坚持有近2年时间。
“美丽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共同维护,作为党员干部,我更要身体力行作表率,让人居环境‘靓’起来。”薛海富笑着说。为此,每到周末,他便带上扫帚、簸箕、铁锹、钢丝球、喷壶等,带队深入大街小巷,持续清洗路面、清理楼道堆积杂物、洗刷小广告和墙面污垢。
说起如何有效清除胡乱张贴在墙面、电线杆、树木、车站的“城市牛皮癣”,薛海富颇有一套。“先将水倒在非法小广告上,喷上洗洁精,等泡软后再用钢丝球刷几下,就能将一次性胶全部带下来。”不少细心的芙蓉镇居民发现,如今,镇里环境有了大变样,不仅路面看上去更干净整洁了,而且昔日“肆虐”的小广告更是少见踪影。
除了固定的周末清扫服务,在工作日薛海富也没有闲着。每当干完手头的工作,他喜欢穿上红马甲,来到大桥路等附近的主干道和商圈“晃荡”,卫生环境如何、是否有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路边电瓶车有没有规范停放都成了他的观察对象。对于薛海富来说,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希望能通过一点一滴的改变,让辖区管理更精细化、更加文明。”薛海富坦言,他会和志愿者一起走上街头,对电瓶车车主未佩戴安全头盔、居民胡乱丢弃烟蒂等不文明行为进行督导,并不定期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对占道经营、店外经营等不文明现象进行巡查整治,助力创城工作。
作为下街村的驻村干部,一遇上闲暇时光,他便忙着走村入户,发放文明城市创建倡议书,提醒村民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养成使用公筷的习惯。在他看来,垃圾分类是要紧事,为此,他还详细地为村民讲解和指导如何正确分放垃圾,让村民学会分、愿意分、准确分。“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关心创建、融入到创城活动中来,相信我们的乐清一定会变得更加文明、和谐有序。”薛海富一脸期待地说道。
事无巨细 扮靓家乡
“来,把车靠路边停,先戴好头盔。”每天早上7时许,在仙溪镇和大荆镇易堵路口路段,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身穿红马甲的他一边娴熟地进行交通疏导,一边耐心劝导过往骑行的居民完成“头”等大事——戴上安全头盔。他就是仙溪镇红色义工队队长仇云峰。
今年48岁的仇云峰是仙溪镇下屿坦村人,热心公益的他一直有一个愿望:实实在在为家乡做点事,让家乡变得更美。2016年返乡后,看到家乡河面经常漂浮着塑料袋、塑料瓶等生活垃圾,他便趁业余时间义务当起河道保洁员,举起网兜打捞村内无名小河和村外横溪头河道的垃圾。不仅如此,一有空他就来到河边巡逻,随时做好救援准备。
去年以来,仇云峰发现每到早高峰时间,校门口等繁忙路段频现交通陋习、总是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这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格格不入。“我是乐清市志愿者中的一员,哪里有需要我就要去哪里。”自此,他开始了日复一日繁忙而又充实的生活。每天上班前,他都要花个把小时开展交通志愿工作。“忙完刚好能赶上公司的打卡时间。”仇云峰笑着说。
在不少仇云峰的朋友看来,他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每天午休和下班时间,他都没闲着,而是四处“巡逻”,除“牛皮癣”、捡垃圾、清河道,劝导电瓶车主戴好头盔,有时候他还会“哼哧哼哧”扛着自备的打草机,清理公园、公路边的杂草。
“他们都说我的车后备厢是个百宝箱。”在仇云峰的车里,长期放着垃圾钳、除草机、救生衣、救生圈,应急照明探照灯等工具。“这样方便我在路上第一时间解决不文明现象和参与应急帮助。”
他的行为也悄悄感染着村民。前几日,仇云峰和仙溪镇志愿者一起前往塘岸村清理垃圾,88岁的村民仇奶奶看到志愿者的行动,也自发加入到清理的行列;曾经有个别村民为图方便将垃圾直接扔入河中,仇云峰坚持不懈清理河道垃圾,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现在基本看不到村民乱扔垃圾的行为。
在他的带领下,仙溪镇红色义工队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有志愿者近500人。每逢周末,不少游客前往北閤村、南閤村,横溪头溪边游玩,地面容易产生垃圾,仇云峰便组织志愿者周末灵活参与捡垃圾服务。“现在还有不少游客主动加入我们。”这让仇云峰十分欣慰,他希望能引导和助推更多人参与志愿事业。
为根除非法小广告问题,他努力为小广告“安家”,同时在线上、线下助推便民信息。在横溪头村红色驿站前就安装着两个电子屏幕,每日轮播村民招工、出租房屋、出售农作物等广告;不仅如此,他还建立了公众号与视频号免费为村民宣传推广。“相信久而久之,大家就不会乱贴小广告了。”
“能利用我有限的时间为家乡做贡献,我觉得心里很踏实。”仇云峰说,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创文的行列中来。
日行万步 精细管理
“阿公,可不能再把农具放在门口了。”帮助该小区居民清理完堆积在楼道的工具后,卢晓鹏又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小区,和志愿者协力清理各类泡沫箱、废弃家具等杂物。这只是他日常工作中的一幕。
2020年任职城东街道后所社区书记至今,卢晓鹏作为该社区的“当家人”,立即带领社区干部、志愿者们热火朝天干起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后所社区共有6个经合社,近30个小区,其中移民安置小区、开放式小区就占近80%。面对小区面积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及物业管理缺位等历史遗留问题,他决心从居民最关心的问题出发,改善小区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清理垃圾、粉刷墙壁、清除小广告……近两年来,无论晴雨天,总能在辖区内各小区看到卢晓鹏的身影,他和社区工作人员一一排查、对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并及时管理不文明现象。“有时候一天要走10余个小区,我们都随身配备了小铲子,可以随时随地清除‘牛皮癣’。”卢晓鹏笑称,日行万步不是难事。
“有些老人还喜欢囤积垃圾,不仅堵塞通道,而且占用消防设施。”他便联系废品回收人员定期上门回收废品。
后所社区的整治可不只是面上的“涂脂抹粉”,为解决飞线充电、消除消防安全隐患,去年以来,辖区内5个小区都已安装上了电瓶车充电桩。在后所社区,临时菜市场、常年废弃的空地更是辖区创文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为此,卢晓鹏在街道创建专班的支持下,在驻社区干部、双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与各部门对接,最终拆除了临时菜市场并将原址开发成了街心公园和停车场。
改造工作阶段性,而整改后的管理是长期的,卢晓鹏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依托“共享社·幸福里”党建品牌,发挥物业及业委会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培养和发动党员志愿者,变被动管理为主动。而这种观念的改变少不了他与社区干部共同的努力。
改变不止于此,有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原先建新路上的“脏乱差”现象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绿油油的草坪和青青杨柳,而东沙路前,蔷薇花爬满栅栏,形成一条数公里长的花墙,迎风招展。原来,卢晓鹏积极引导辖区内小区参与“雨晴香拂·书香东城”打造,从乐清中学一带向南京路,数千株重瓣蔷薇花已经种下,在不久的将来,“网红蔷薇”的美丽将持续延伸。
创城为民、创城惠民,事实上这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衔接。如今,社区环境面貌有了大提升。卢晓鹏还积极关注社情民意,及时向城东街道文明专班进行反馈并跟踪落实。“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为传播文明的使者,为文明城市建设出一份力。”卢晓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