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一扫 看视频 胡帅 汪洋 摄制

彩色斑马线。胡帅 摄

大手小手捡垃圾。陈燕芬 摄

志愿服务小分队出发。倪乐丹 摄
编者按:彩色斑马线、红马甲、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文明之花在乐清遍地盛开。小朋友们通过他们的视角,解读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滋养文明素养,感受文明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文明的力量,有多大?
文明,能在一言一行中体现一人的素质:操场上被丢弃的一张纸,有些人看都不会看一眼,置之不理;而那些愿意停下急匆匆的脚步,并弯下腰,捡起这张无人问津的脏纸,丢进旁边的垃圾桶的人,让人忍不住想要表扬,为他竖起大拇指。
文明,能在一个个小举动里传递温暖:当一个两鬓苍苍的老人蹒跚着步子上了车,满车的年轻人,有的低头刷着手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有的看着老人,丝毫没有让位的意思,反而挪动挪动身子,坐得更稳当些;而此时,有位年轻人提起手中的公文包,殷勤地站起来,礼貌地对老人说:“奶奶,您坐这儿来”,这画面真叫人内心暖暖的。
文明,能节省下不少宝贵的环境资源。垃圾分类,这四个普通的字,能把你眼里不起眼的垃圾,变成有用的东西,不再污染环境:可回收物,并再次利用,节省宝贵的资源;有害垃圾与其他垃圾会被收集起来,集中处理,不再污染泥土、污染大气;厨余垃圾会被用来堆肥,让泥土变得肥沃,种植出更多美味的粮食……这么多垃圾分类的好处,难道不足以使我们用一点点时间,把垃圾分类放好吗?
创建文明城市,人人有责!
建设路小学 五(2)班 卢歆卓
争做“环保卫士”
快乐的日子静悄悄地来了,爸爸妈妈带着我去胜利塘公园野餐。
Leg's go!“我看到大禹治水了!”我尖叫着,之前就听爸爸说有一座很大的雕像在公园门口。进入公园,我们在草地上搭起天幕,摆好桌椅、摆上零食,享受大自然赠予的美好。老爸拿出他心爱的吉他,我捧着大大的非洲鼓,妈妈拿着话筒,我们一家三口合唱一曲《天空之境》。
临近黄昏,我们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却也在草地上留下了很多垃圾,此时我想到了一句话——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于是,我立刻拿出捡垃圾的工具,准备大干一场。
不一会儿,我们就捡完了自己留在草地上的垃圾,把周围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如我们刚来的时候。这时,我发现河边有一个黑色的垃圾袋,大半都埋在泥土里。爸爸告诉我,垃圾袋丢在泥土里无法分解,要把它扔进垃圾桶。我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去扯袋子,但袋子仍然纹丝不动。直至我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用尽洪荒之力,才把垃圾袋拉出来。
最后,我们还顺便把草坪上其他人留下的垃圾也装进垃圾袋,路过的人们看到了我们的行为,纷纷夸赞我们是“环保卫士”呢。
经过此次捡垃圾活动,我才体会到志愿者的辛苦,以后我一定不会乱丢垃圾,看到垃圾也会随手捡起,为文明城市创建做贡献。
北白象七小 三(3)班 柯音士
指导师 高建秋
美丽家乡
周末上午,天气晴好,迎着阳光,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从草丛里探出了脑袋,向四周不停地张望着。蔚蓝的天空中,鸟儿在天空中高高低低地追逐着,不时发出叽叽喳喳的鸟鸣声。
我和妈妈骑着两辆蓝色的公共自行车,沿着清和公园的外围缓缓地遛弯兜圈子。我们一边惬意地欣赏着周边的风景,一边拨动几声清脆的车铃增加几分骑行的意趣。马路上,汽车马达发动的声音,人行道边红绿灯字正腔圆的提醒声音,一阵又一阵地传入我的耳朵。我朝那边一看,咦,地上的斑马线怎么变得不一样了?
我停下骑行的车子,往斑马线处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斑马线两条缝隙之间刷上了其他的颜色,使其更加清晰明了。妈妈也看了看那条斑马线,对我说:“最近,我们乐清的斑马线可都换上了‘新衣服’呢!这样,大家远远地就可以注意到它了。”可不是嘛,有了这“穿上彩衣”的斑马线,我们的交通环境变得更有序了,文明礼让的意识提高了,欢声笑语也更多了。
回到小区,我又眼前一亮:好多穿着耀眼的红马甲的志愿者啊!只见一些志愿者左手拿着黑色的、随着晃动不断发出簌簌声的垃圾袋,右手握着一个垃圾夹,弯着腰,低看头,默默地夹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袋中;还有一些志愿者双手握着大扫把,在地上磨擦着清扫着,发出有节拍的“沙沙”声。在初夏威力不小的阳光下,我猜他们应该忙活了很久,每位志愿者的脸上都挂着晶莹剔透的汗珠。但是他们毫无怨言,专注地打扫着,有时会相互开个小玩笑活跃气氛。
妈妈低下头,轻声对我说:“很多志愿者都是牺牲自己的周末时间参与活动,他们要把门前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级台阶都打扫干净。”我听了妈妈的这一番话,心里激动,赶紧拉上她的手,回了家。
我拿出一把拖把,在门前的公共区域拖起了地。拖把所过之处,片片光鲜亮丽,在明媚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金色的光。拖把也似乎越来越兴奋,在地上发出一声声“咔咔”的笑声。看着自己脚下的一方净土,我心中成就感满满。
文明正在建设,美丽正在继续。让我们带着欢声笑语,带着缕缕春夏的芳香,给我们的乐清带来更多文明新风貌。
乐清市实验小学银溪校区
五(3)班 刘芷希
昨天、今天和明天
乐清这座滨海小城,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经历了多少个昨天?
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我,对此并不是太了解。但是,远处新区建设工地上挖掘机的声音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曾经的乐清……
那条路
孩童时期,尤其是盛夏,幼小的我每天都和爷爷从家门前的银溪河里抽出河水,冲洗家门口那尘土飞扬的马路。一滴滴清水,滴在处处都有裂痕、灰白色的水泥马路上,却似乎怎么也滋润不了那马路上的时光裂痕。
后来的一天,那条被浇灌了了无数清水的环城东路,终于在机器的轰鸣声中,底下的泥土、沙砾,全都被挖了出来,叠成一片泥墙。那墙,堆得很高,比我还高。它浑身散发着一股陈腐泥土的味道,一股“昨天”的味道。
再之后,我搬家了,再也没有见到环城东路那有裂痕、灰白色的熟悉的马路了。偶尔回去看望依然住在老房子里的爷爷奶奶,看见的则是泥墙推倒后重建的焕然一新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柏油路。虽然曾经的记忆已被消失,但城市面貌变得更整洁、更好看了。
那个公园
曾经的东塔公园里,童玩区的地面都是用鹅卵石铺设的,在风吹日晒中,蓝色的运动器械总是掉了些许油漆,露出里面锈迹斑斑的铁柱。它,有着“昨天”的样子。
后来,一颗颗鹅卵石铺成的地面,被塑胶材质的跑道取代了。地上除了可爱的塑胶图案,轻轻踩上去,似乎还有微微的回弹力,以致于调皮的我总是喜欢在那上面蹦来蹦去。而褪色的运动器械也在某个晴好的天气里,全部换上了“新装”。
东塔公园门口,老太太破旧的房子,被改成了清新的咖啡馆;阿公的低矮房子,被改成了满是精气神的武术馆。那一座座满是岁月皱纹的老房子,随着城市改造的步伐一点点消散在了时光的风中。
或许,看着逝去的记忆不免伤感,但是,你曾经认为无比珍贵的回忆,也许只是换了一种更符合时代发展的形式存在。确实,环境的改变让我们乐清向文明城市迈进了一大步。而市区九大城市书苑相继开放,不仅是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更是我们的精神粮仓。
昨天,是珍贵的;今天,是匆忙的;明天,是拥有无限可能的。我们踩着文明建设的步伐,期望着更辉煌的明天!
乐清市实验小学滨海校区
五(4)班 周宸逸
指导师 张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