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滋味 ——乡村农事琐忆之五 2022年11月02日  
  ■郑庆新

  男孩终究成为男人,娶妻生子,走过不少地方,吃遍大半个中国的山珍海味、五谷杂粮,可始终难以忘怀的是故乡的稻米。  民以食为天,想那时的古镇,只要有了充足的稻米,乡人们总是笑呵呵的,见面问好总是说:“吃了吗?”遇天大的好事、发天大的横财,高兴极了也一言以蔽之“真是吃饱饭啊!”

  在岁月静好时,在农闲时光里,身边有着各种各样以大米为原料的食物。  最简单方便的是糯米饭,选上等的圆白糯米浸泡一天,放蒸笼里蒸熟,出笼后加肉汤、油条、小葱即可,或直接撒上白糖和芝麻粉,也是别有风味。

  还有包米粽子,放稻草灰汤里煮熟,软糯清香。稍微复杂点就是把米加工成粉,制作汤圆、糕点等。

  在清明节前,家家磨糯米粉做清明饼,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清明饼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麻糍小有名气,糯米浸泡两天后像煮饭一样在锅里煮熟,再装到石臼里用力捣,直到把饭粒碾碎为粉饼状取出来。吃的时候,双手抹上油,用手揉成团,再挤成丸子状,放入糖汁或者芝麻糖粉中,香糯甜美。曾有家乡的小伙,就是凭着天天送一小碗麻糍,赢得了城里姑娘的芳心。  童年最有趣的记忆是爆米花。老式火炉、葫芦形压力锅、麻袋,炉火上架着黑乎乎像大炮一样的爆米花机,师傅一边拉着风箱一边摇动着。随着“嘭”的一声巨响,一团白烟升腾而起,热腾腾、香喷喷的爆米花便装满了口袋,诱人的香气让一群捂耳期待的孩子口水喷涌而出。这就是“大炮手摇爆米花机”,被形象地称为“崩爆米花”,现在竟引起了美国人的好奇,还登上了美国Discovery探索频道的著名节目《流言终结者》,用来实验探究制作爆米花的最快方法。  其余有名气的特色小吃,如用大大的铁锅将猪油、红色的溪虾、绿色的芹菜、金黄色的鸡蛋做佐料来炒粉干,要炒得韧性很足,猪油要完全渗入粉干,蔬菜、海鲜和鸡蛋的香味充分混合在一起,这样就会又香又鲜,散发出亲切的农家气息。三鲜粉干,一碗要放三种以上的海鲜,诸如牡蛎、小虾、跳鱼之类,格外鲜美,加上调料、生姜的扑鼻香气,味道无可挑剔。如猪脏粉,热腾腾的粉干加上嫩嫩的猪血、爽口的猪脏,放一点雪菜,好到爆的味道马上锁定你的味蕾。它们的材料都离不开粉干,而粉干是大米做成的,大米经过洗、浸、磨、包、榨、捏、烧、捣、压、捞、晒等繁琐工序,做成手工粉干。粉干宜炒宜煮,口感甚佳,具有上厨炒而不粘、煮而不烂、韧性独特的优点。粉干是充饥之美食、待客之佳品、望亲送节之礼物,价廉物美,营养丰富,是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    弹指一挥间,半个世纪已往矣。《晋书陶潜传》有言“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抛开其“清高、骨气”之谈,设使为人民服务,又有五斗米奖励,何乐而不为呢?哪怕是弯一百次腰,也权当是锻练身体作运动了。毕竟,对于一个懂得饥荒、懂得稻米作为维特生命之粮食,懂得过去落后农事里艰辛民生者而言,绝非几块钱而已,乃是心头抹不去的一行敬重之泪!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而今秋日,漫步桥上,仿照“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随口吟诗一首:  石桥数十站水中,梦里溪河悬彩虹;  几度徘徊忆稻米,朝花夕拾叹成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