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硒甜瓜丰收。郑剑佩 摄

竹乡智仁一景。郑剑佩 摄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剑佩黄子嘉 实习生 吴懋培
初冬的智仁大地,到处都是农户忙碌的身影,处处充满生机“硒”望。
智仁乡位于乐清东北一隅,辖区内土壤富含硒,属乐清唯一的天然适度富硒区域。近年来,智仁乡立足资源优势,把发展富硒产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提高农业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抓手,着力在打造富硒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促进群众增收上下功夫,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华丽转身。
在智仁乡象周村30亩的高山农田里,70多岁的陈老伯望着刚播种的富硒水果萝卜和富硒白萝卜,眼里充满了期待。今年5月,这片得天独厚的高山上,种植了富硒水果玉米和甜瓜,等到成熟季,瓜果被抢订一空。
陈老伯常年以务农为生,熟悉脚下的每一寸土地。以往因担心销售问题,他一直是小面积种植。而这也是大多数象周村民的顾虑。“今年上半年种植的富硒水果玉米和甜瓜,都是客商上门采购,这给我们农户增加了信心,种植面积开始小规模化。”陈老伯介绍,上一批农产品刚收割完,他正谋划种什么农产品时,乡里派来的指导员推荐种植水果萝卜。
让富硒地变富裕地,智仁乡探索党建引领下的“1+1+3”发展模式,即依托“1”个校地党建联建,打响“1”个高山富硒农业品牌,由政府组织产销、村委广泛发动、农户日常照料,“3”方齐心协作形成合力,助推农户增收、农村共富。
2022年,智仁乡依托与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的“校地”党建联建,邀请农业专家来乡深入开展农业发展调研,精挑细选合适作物,成功探索出“富硒防癌+高山种植”农业新路子。在太湖村首批进行萝卜种植,“富硒萝卜”身价跃升翻番,从每公斤0.6-1元提升至2元,亩均产值达8000元,提升了270%。2023年,新增象周、小坑岙等2个村级富硒农产品种植基地,本地种植农户由50余户增加至150多户,种植面积由近20亩扩大至50多亩,实现农产品总产量增加约2.5万公斤,总收入超35万元,较上年度提升约120%。
见到智仁乡小坑岙村的项大爷时,他娴熟地手扶拖拉机,在荒山上有条不紊地开垦。“以前只能打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看着周边村的村民种植富硒农产品,生活越过越好,我也跟着大家一起种植。”
小坑岙村村监会主任项加宝说,脚下的土地就是乡村振兴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今年从村民手里流转了30多亩荒山,通过升级改造种植李树,林下套种富硒萝卜,实现立体种植,增加多元经营收入,把资源变资产,荒山变金山。
当前,智仁乡强化“一乡一策”,以“舌尖上的智仁”为品牌,成立智仁乡富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11个经合社入股强村公司的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以富硒农业为主打,进行统一采购包装,入驻“乐耕清耘”“共富乐购”等线上平台,加快智仁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联合乐清市众耀后勤管理有限公司进行农产品预包装和分销,向企业食堂、社区生鲜店等定点销售富硒果蔬。与“乐农好物·供销优选”线下体验店合作,通过“平台展销+网络直播”方式最大程度聚拢人气,开售当日销售牛奶玉米和白灼瓜约2500公斤。主导开发“智仁富竹”微信采购小程序,转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迈大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销量已破2000单。
智仁乡主要负责人介绍,依托山地特色和富硒资源谋发展,培育富硒萝卜、富硒玉米、富硒甜瓜等多种富硒产品。下步智仁将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硒+”战略,围绕富硒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富硒产业“创新链+服务链”,推动富硒农业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唱响“富硒”品牌,打开致富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