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村晚 亮灯展 首饰龙“赶场”喜迎龙年 2024年02月01日  

林顺奎在制作首饰龙。董露露 摄

首饰龙亮相“新春市集”添年味。赵宇统 摄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露露

  上温州村晚主会场“新春市集”,亮相2024新春灯展,在浙江省非遗馆“乐清专场”展技艺……龙年新春即将来临,北白象的林顺奎忙得不可开交,他制作的首饰龙也在忙着“赶场”。

  龙主题细纹刻纸装饰

  近日,记者走进林顺奎首饰龙灯艺术工作室,他和女儿、女婿正忙着制作今年的第五条首饰龙。这是今年他制作的规格较大的首饰龙,将在龙年元宵节作为主角亮相于坂塘村热闹的彩灯游艺活动中。

  打谷机、磨盘、水车……林顺奎的工作台上摆放着许多小道具,各个小而精致。“做一条首饰龙,不仅要会雕刻、刻纸、纸扎等,还要会做木工、竹篾工、油漆工和钳工等各类工种,可以说是集多样本领于一身。”林顺奎说,去年做了5条首饰龙,整个团队几乎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但就是这样,他们还忙不过来,婉拒了很多订单。

  记者看到,林顺奎正在制作的这条首饰龙,长6米、高4.5米、宽2.3米,龙身分四层,内部有75个亭台、楼阁,300个绸塑人物,浓缩了《封神榜》《西游记》等80多出戏,内部造型细致,还包括磨粉、打铁等36个行当的生动场景,龙尾贴饰着龙主题的乐清细纹刻纸。

  “元宵节前后,村民会扛着这条首饰龙巡游,祈求龙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林顺奎说。

  67岁的林顺奎是首饰龙的第五代传承人。他8岁起跟随父亲林邦栋(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乐清细纹刻纸代表性传承人)学习乐清细纹刻纸,15岁开始学习首饰龙制作技艺,从业至今四十余年。他制作的乐清首饰龙曾荣获第十五届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

  在首饰龙核心制作工艺上,仍以传统技艺为主,坚持以木制齿轮和竹子来制作首饰龙。他还在这基础上加入了机械、电力、传动等现代元素,进行大胆创新。

  200多个齿轮让龙身变“活”

  “赶了一个多小时车程,只为来看首饰龙。作为乐清人,有种说不出的自豪感。”市民郑星星前不久在大荆镇下山头文化礼堂“新春市集”上驻足欣赏首饰龙许久,并与首饰龙拍下不少合影。

  1月24日,林顺奎制作的首饰龙在大荆镇下山头文化礼堂“新春市集”亮相。开关一打开,首饰龙瞬间就亮了,在制作精巧的亭台中,300个形态各异、各行各业的人物立刻动了起来,手舞足蹈,栩栩如生;做豆腐、捣年糕、打铁等各种充满生活情趣的农业场景在方寸间重现,活灵活现……郑星星感叹:在这个机巧的小世界,“活”着300名“演员”,精致和热闹的场景堪比主题公园。

  围在首饰龙旁的不少村民很好奇:“龙身里的这些小人到底是怎么动起来的?”林顺奎告诉记者,用木材、竹条捆扎亭台结构,有了总体框架后,需要植入大脑——200多个齿轮,这是首饰龙动起来的“奥秘”。齿轮和齿轮轴全靠纯手工打磨,有7种不同大小规格,大的几乎有篮球那么大,小的只有指甲盖大小。放齿轮的时候,脑子里会浮现一张图,这里要摆放哪个堂位,那里小人要做什么动作,他都清清楚楚。林顺奎说,每一个齿轮都要自己打磨,精密度很高,若有一处轻微卡壳,首饰龙就动不起来了。

  以前的首饰龙,只有前后20多个小人会动,动作大多都是转转圈,很单一。传到林顺奎这一代,他让300多个小人动起来了,而且动作都不一样。

  将亮相2024新春灯展

  林家世代传承着首饰龙的制作技艺,一直延续至今。在林顺奎的工作室内,存放着大大小小的首饰龙。其中一条手摇首饰龙2月3日下午将在2024新春灯展上亮相。林顺奎希望这条“龙”在展现乐清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能增添年味,带给市民幸福和欢乐。

  林顺奎制作的首饰龙,还将于2月2日在浙江省非遗馆“乐清专场”“龙”重登场,让游客大饱眼福。

  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