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女拜寿》剧照。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蔡甜甜1月27日晚,乐清越剧团·音乐厅内座无虚席,越剧《五女拜寿》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场大戏的表演者们都是娒娒,年龄最大的只有13周岁,最小的仅6周岁。这些来自婉韵少儿越剧传习社的小演员们用稚嫩的嗓音、生动的表演,对这部越剧经典之作进行了别样诠释。
小演员演绎经典剧目
当天19时,随着喜庆热闹的锣鼓声,大幕徐徐拉开,一个个“Q版”故事人物粉墨登场。虽然身高不及成人,甚至有些小演员的个子还没舞台上的太师椅高,但是她们的唱腔婉转动听、动作惟妙惟肖。近两小时的演出,观众们随着他们的演绎融入情境,体验故事里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六七岁大的在台上萌得“发芽”,小屁股一扭,现场的掌声和笑声不断。
当天演出的这部戏为《五女拜寿》,为何会选择让孩子们排练这部戏?该戏副导演刘娜鸽告诉记者,《五女拜寿》是一部深受戏迷喜爱的经典越剧剧目,40多年来常演不衰。故事中蕴含的孝道文化、为人处事道理具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由孩子来演绎诠释整部戏,不仅形式创新,也是传承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好机会。
去年上半年,她和同伴将排一场少儿版越剧《五女拜寿》的想法发到微信群里后,就有许多家长和孩子响应报名。很快,一支小演员队伍就组队成功了,他们一共有20多人,平均年龄10来岁,来自温州市区、乐清、苍南、洞头、平阳等地。
刻苦排练洗澡都在哼
从组队成功到第一次在温州正式演出,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那段时间正逢暑假,我们几名老师和家长孩子几乎都扑在了排练上。”刘娜鸽对大家为了排好这出戏的付出感动不已。那段时间,几乎每周会有三次排练。到后面集中合练时,为了方便各地孩子集中练习,导演组将排练场地定在了温州市区,乐清的几名小演员每次排练都要早早起床跟随家长前往温州,常常一练就是一整天。考验孩子们的不只是花时间花功夫。“相比折子戏,一整出戏对小朋友体力、耐力和领悟力的考验都非常大,要求也更高。”为了让年幼的小朋友更能领悟每句话背后的情感,刘娜鸽细心地给孩子讲故事、说逻辑,对孩子们的念白、唱词、动作,更是一句句教、一字字抠,力求表达精准。
对于这段刻苦的排练经历,林月燕深有感触。她的女儿周子颜扮演剧中杨三春这个角色。在参加排练之余,每天回家,她都会给女儿录制练习视频发给老师纠正动作。“孩子对待这部剧也非常认真,连洗澡的时候都在哼、在练。”她笑道。在女儿的带动下,她对越剧的了解也加深了。在排练之余,她们会上网搜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视频学习模仿。“我们会一起讨论哪句唱得好,还会一起讨论剧情,听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她说。
小手拉大手爱上越剧
当天演出时,台下不少观众是给小演员加油助阵的亲朋好友。“一个小学员可以带动一家人爱上戏曲。”看着台上台下沉浸在戏剧中的人们,刘娜鸽特别欣慰。“这些年,明显感受到喜欢越剧、喜欢传统戏曲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了。”业余从事越剧公益指导的刘娜鸽说,去年暑期,她的少儿越剧公益课一开课就爆满。不少家长不仅送孩子来学,自己也来旁听学习。
“越剧很美妙,孩子越学越喜欢。”中学老师柳海英在女儿王舒涵4岁时就将她送去学越剧,她说,孩子会在课后回来教她唱。在学习传统戏曲陶冶情操的同时,小伙伴们相互打气、上大舞台感受演出氛围,对孩子是一种锻炼,她觉得学习越剧非常有意义。
当晚,台上的“小角儿”吸引了很多同学男生来看戏。
一位文艺界人士说:也许不是所有的孩子以后都会从事戏曲专业,但是她们这一生可能都会喜欢戏曲了,这不仅在为戏曲未来培养人才,还有观众。而她们还会影响到身边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