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高质量发展 共谋“幸福路”良策 ——代表委员访谈之一 2024年02月04日  
  拓展医疗范围 提升服务质量

  人大代表 吴朋钱

  近年来,乐清湾临港经济开发区不断发展。南岳镇作为乐清湾港区腹地,随着浙能电厂、益海嘉里、成泰产业园以及正泰光伏等大型项目不断落地,尤其是多个小微园逐步建成,人口大量流入,群众对当地医疗卫生配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南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南岳镇2.8万户籍人口及乐清湾临港经济开发区中北片的企业员工。随着临港产业的不断发展,人口不断流入,群众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为进一步完善港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南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建设临港经济开发区医疗卫生设施已刻不容缓。一方面在南岳重新选址建设临港医疗卫生设施,能够辐射南岳、南塘以及临港经济开发区的群众,甚至能够为凰岙、南阳等附近群众带来医疗便利,从而更好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南岳位于港区、南塘之间,由疏港公路连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为群众就医出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为此,建议将南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程与临港经济开发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整合,选址定于后塘村鹅头路与疏港公路交汇处,该地块周边正在推进城南大道征迁工作,建成后能够大幅缩短南岳到乐清东站的时间,交通十分便利;同时建议保留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社区医疗功能,满足杏湾片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道路建设提速 区域协调发展

  人大代表 王加兵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交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特别是公路交通,其便捷性和直达性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2020年12月8日,温州市交通运输局联合温州市发改委在乐清主持召开了《324省道温岭至常山公路乐清雁荡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324省道温岭至常山公路乐清雁荡段工程推荐主线起点在白沙岛东侧乐清市与温岭市的交界处,向西跨越乐清湾后至跳头村,之后沿甬台温铁路东侧布设至终点靖底施村,与G104国道平面交叉连接雁楠公路,主线全长9.81公里。

  S324省道连接了台州温岭、温州乐清及永嘉,能大力带动台州南部、温州北部的经济发展。另外,S324省道连接S220省道,符合浙江省省道干线公路网规划,既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台州和温州更好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和沿海产业带的需求,对提升区域公路网服务水平,加强台州和温州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温岭市城区与温峤,乐清湖雾、雁荡的交通联系主要依靠温岭县道温大线及竹盖线,道路等级低,线形指标差,部分路段破损严重,无法适应快速过境的功能。现温岭段已经动工建设,而乐清段的前期工作才刚启动,后续建设计划仍需加快推进。为此,建议市交通局在2024年完成前期所有工作,争取2025年开工建设。

  建高标准农田 完善农业基建

  人大代表 杜云通

  农业是民生之本。清江镇是传统的农业大镇,加强该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的有效途径。

  然而,清江镇特别是方江屿村围垦区内的几千亩良田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灌溉排水设施不完善,极大限制了农业种植的周期和效益。由于该片区的地势较低,每年汛期都会遭洪水淹没,农业生产损失严重。因此,实施中、低产田的改造、提升农田标高,建设小流域治理和高标准设施农业项目,实施土壤改良项目、水利修复项目迫在眉睫。

  为此,建议加大围垦区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行农网改造,加大水渠、水泵房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以及农业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同时,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综合利用土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开发未利用土地,搞好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宜农则农。搞好田、水、路、村的综合治理,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建立激励机制,助力清江镇现代农业发展。

  盘活土地资源 带动老区发展

  人大代表 叶宇平

  龙西乡地处乐清市山老区,辖区内耕地资源贫瘠且分布不均匀,大多属于山场林地,传统农业难以发展。乡域内常住人口仅3000人左右,多为老年人,基本无外来人口,经济发展缓慢,乡内大量土地、林地等闲置,无人看管打理,且各村基本已将土地、林地分包到户上,目前村集体拥有经营权的山林土地为数不多,难以集中资源吸引投资项目落地。

  经了解,目前乐清已出台土地(耕地)流转补助政策,但每亩补助仅300元,且需土地连片流转50亩、期限在5年以上,既不适应龙西乡现状,也无法吸引承包人开发项目。另外,虽有林业产业政策扶持,但对林地、园地等地块的流转工作并无补助政策,难以让村民、村集体自发性地流转林地、园地等,因而乡内各类土地流转利用甚微,造成土地资源闲置。

  为此,建议相关部门提高山老区土地流转亩均补助标准,适当降低土地流转补助政策认定条件;出台山老区林地、园地等性质土地的流转补助政策,鼓励农村闲置地块合理利用,加快土地资源整合;出台针对山老区集体土地、林地等经营权流转的政策,盘活现有资源,促进村内村民、村集体共同富裕。

  扩充资源供给 缩小校际差距

  人大代表 朱伟敏

  教育是国之大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近年来,乐清市政府对教育工作给予很大的关心和支持,每年教育财政资金投入都在剧增。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向城区集中,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两极分化现象。可见,乐清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这一领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北白象镇是乐清四大城镇之一,拥江发展的桥头堡、电气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主阵地。但这样一个大镇,所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的占比却很低。希望市政府兼顾城乡统筹发展,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到共创共建、共富共享,促进北白象镇快速和谐发展。

  为此,建议整合利用教育资源,优化北白象镇中小学布局,加大对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的建设力度;均衡普及普惠学前教育,有计划地在北白象镇增建公办幼儿园,输送优秀的幼儿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待遇、出台激励机制,鼓励优秀老师到城镇和农村学校支教。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老师开展各种关爱活动,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学习温州集团化教育模式,让教育优质资源特别是优秀教师实现共享。

  聚力银发经济 提升养老服务

  政协委员 林锡旭

  浙江省是全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之一,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乐清市老龄人口已达19%,老年人口的增加导致养老服务需求多样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这也为发展银发经济指明方向。

  近年来,乐清以满足老年人“就近、优质、多元”养老服务需求为抓手,提升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优化服务供给,已建成514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5个乡镇街道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村社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基本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但目前还普遍存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政策制度亟待完善、财政资金支持不均衡等短板。

  为此,建议政府和企业加大对养老服务的投入,提高养老机构的人才待遇,完善培训和激励机制,提升养老护理员等人才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增加其职业认同感,合理规划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配置;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完善政策体系,制定更全面、系统的养老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人才引进等方面。鼓励中小型养老机构发展壮大,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注重引导社会资本关注中小型养老机构的投资建设,多措并举推动养老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亲清政商关系 共促民企发展

  政协委员 薛乐、周扬达、金荣祥等

  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系列决策部署,积极构建亲清政商文化体系,持续深化“一心一意为企业 政企合力谋发展”专项行动,着力构建“11365”为企服务体系,形成了“数据得地”“预验即试产”等改革“金字招牌”,企业的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乐清在构建并弘扬亲清政商文化体系上仍存在一些短板。如政企双方的思想与行动还存在“包袱”,公职人员顾虑颇多,造成“清而不亲”,企业主担心“清则不亲”;惠企政策和助企服务还存在短板。近年来,乐清加大政策供给,出台了120条“真金白银”的惠企政策及相关要素保障措施,但政策门槛依旧高,许多政策仅契合高新企业、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对部分政策“看得见”“够不着”;助企服务不够实,政企沟通机会少,“政企恳谈会”“民营企业服务驿站”“企业服务中心”的服务触达面还不广。

  为此,建议细化政商交往“三张清单”,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先进典型宣传;创新惠企助企政策体系,围绕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实际情况和企业梯队培育,精准设计惠企政策,合理降低政策门槛;加强涉企收费领域整治,开展违规摊派专项清理活动,减轻企业的经营负担;大力提升助企服务队伍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大力开展清廉民企建设,形成有序的亲清政商文化底蕴。

  抢抓发展机遇 做强石斛产业

  政协委员 陈晓玲

  2023年11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文,铁皮石斛等9种物质被纳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以下简称食药物质)目录。作为“中国铁皮石斛之乡”的乐清如何抓住“药食同源”这一新的起点,推进石斛全产业链发展成为当前至关重要的事情。

  铁皮石斛“入食”后,市场空间将指数级扩大,加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实现大荆片区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支撑,更为企业转型发展开辟了新赛道。但当前乐清石斛产业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组织弱小,竞争能力不强;缺乏强有力的资源和技术支撑,品牌不响,知名度不高;政策扶持支持聚焦不够,精准度不高等诸多短板。

  为此,建议加强乐清石斛产品辨识度,把雁荡山铁皮石斛特有的品质、相比其他地区的铁皮石斛在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和优越性充分显现出来,打牢底座,制定雁荡山铁皮石斛标准体系,建立标准高地,打造雁荡山铁皮石斛特有的IP;建立由企业为主体、主导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着力培育行业头部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上下游产业配套和互惠互利的协同协作体系,建立良好的企业生态,结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应对市场竞争和各种挑战;同时,强化各种资源支撑,建立铁皮石斛研究院、强化人才引育,加强检测能力建设,做好宣传工作,讲好乐清故事。

  深挖文旅资源 打造特色地标

  政协委员 王孝

  蒲岐镇是历史文化名镇,乐清市“一心两翼”发展格局中的北翼中心,海岸线长6.7公里,全镇拥有滩涂1.5万亩,养殖面积8000多亩,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盛产花蛤、泥蚶、香蛏、蝤蛑等本地海鲜,拥有数十家海产品加工品牌商,被冠以“海鲜王国”“浙南水产养殖第一镇”之称。

  近年来,乐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蒲岐古镇的打造和开发,对古城门的保护和十字街的改造,初见成效,去年10月举办的蒲岐传统“九月会市”颇具人气,今年初新建的海鲜城市场隆重开业,为当地的海鲜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但古镇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距离打造优质旅游目的地还有很大的差距;海鲜城刚刚投入运营,需要市民的持续关注;海鲜排档酒店和海鲜水产加工缺乏自主的海洋捕捞渔业支撑,在加工成本和用料等方面没有显著优势。

  为此,建议把“古城+海鲜”做成蒲岐最大的特色,加大蒲岐镇文旅开发力度,主动融入以雁荡山为龙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重点推进“十字街”、夜游观光带、海鲜排档一条街的业态提升等;支持“蒲岐镇民俗博物馆”等民间博物馆向专业化旅游设施转变;以蒲岐海鲜城落成为契机,高标准谋划打造集海鲜批发、零售、各类特色餐饮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同时充分利用蒲岐“九月会市”这一传统消费盛会,将它提升打造成现代化的民俗文旅节庆活动;发挥小额消费券的撬动作用,带动居民消费热情;重整蒲岐海洋捕捞产业,增强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擦亮蒲岐“海鲜金名片”。

  提升商圈规模 焕新城市活力

  政协委员 金培培、赵萍萍、周海燕等

  商业综合体是满足群众生活和消费需求的重要场景,是商贸消费升级的有力载体,更是城市繁荣的助推者与形象展示名片。目前,乐清已运营的商业综合体共11个、即将投入使用的共3个(中金汇、不夜街、渔人码头),规划待建1个(北区赶海商街),合计15个。

  虽然近年来乐清商业综合体数量快速增长,但精品少,区域分布冷热不均,物业自持率偏低,运营投入不足;商业业态“千篇一律”,同质化竞争严重,门店数量普遍偏少,业态不够丰富,基本以餐饮和零售为主,品牌相似度高、首店少,生活消费体验感较弱,商业活动效果有限。且运营服务“温度欠佳”,痛点不少,如购物体验不佳、出行停车不便、交通配套不全等。同时,还存在扶持政策“显露疲态”、力度不强、支持范围有限、活动审批困难、“造节兴市”乏力等现象。

  为此,建议集中资源提升商圈规模,打造核心商圈招引高端品牌入驻,突破同质化竞争困局,形成新的商业生态链;因地制宜,引导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发展,助推落后商业综合体适时转型调整;加快迭代升级,锻造精品共享空间。以创建国家级、省级著名商业街区(高品质步行街区、商圈)、夜间经济集聚区为抓手,为综合体提升能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商业综合体配套设施,助力商业综合体开展特色活动。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梦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