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从来八卦多 2024年02月09日  

舞龙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因人们对平安和丰收的祈求而经久不衰。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虞金顺黄杨木雕作品《龙舞神洲》,生动地展现了舞龙画面,呈现巨龙戏珠的场景。龙行龘龘,前程朤朤。龙年将至,祝愿大家如巨龙般激昂热烈,大展宏图,前程似锦。(王常权)

  人们对于龙年寄托了各种美好祝愿,不过对于龙,人们却多怀敬畏之意,毕竟作为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的生物,龙本身就自带神秘色彩。

  那么,作为虚构生物,龙是怎么进入十二生肖的?龙有着怎样的“神秘身世”?今天来聊一聊有关龙的八卦。

  龙爪到底有几根指头

  对于龙的爪子到底有几根指头,很多人相信“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但从史料来看,除了五爪龙,一爪、二爪、三爪、四爪也都出现过,甚至还有无爪龙。

  比如战国时期玉器“碧玉龙形珮”,有足无爪,是无爪龙;西汉楚王墓室顶部壁画中的长龙,每足一爪;战国中晚期帛画《人物御龙图》上,龙前二足爪数为二,是二爪龙;秦代画像砖“龙纹空心砖”上可见三爪龙;东汉画像石“龙虎衔璧”中,龙有四爪。

  那“五爪为龙,四爪为蟒”是什么时候成为明文规定的呢?

  最早对“五爪为龙”的规定可以追溯到元朝。

  《元史》中有载“惟不许服龙凤文(龙谓五爪二角者)”,《元史·刑法四》又有记“谓龙,五爪二角者”。也就是说,在元代,非皇家者不能穿带有龙凤纹的服饰,且这里所说的龙是“五爪二角”。

  明清时期做出了更严格的区分,认定“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但清代很多蟒袍上面也有五爪蟒。

  龙王为什么都姓敖

  发现没,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全部都姓敖,虽然四位龙王的名字在不同神话故事中略有不同,比如《封神演义》里东海龙王叫敖光,而《西游记》里叫敖广,但不管怎么变,它们都姓敖。

  有解释认为,龙王姓敖和一种叫鳌鱼的神话生物有关,所谓鳌鱼,就是在鲤鱼跳龙门时,只跳过去一半,脑袋变成了龙,身体却还是鱼的样子,敖这一姓氏或许就是从鳌演变来的。

  当然,一个较为科学的解释是,这和元代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沧海》有关,在此之前,龙王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姓名,这一杂剧给四大龙王起了姓名,后来的人也跟随这一杂剧给龙王起名,不过后人并没有换姓氏,只是换了后面的名字。

  那么,为什么《争玉板八仙过沧海》里要让龙王姓敖呢?这怕是只能问作者本人了,也许作者是想到,如果有人问龙王“你叫什么名字”,对方直接“嗷”的一声,就干脆姓敖了吧。

  龙为啥不是十二生肖首位

  在很多人心里,龙是一种自带神秘色彩的、地位至高无上的存在,但据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李牧解释,实际上,在明代之前,龙并没有被捧得这么高,也不是皇权专属,这是它没有在十二生肖中排第一位的重要原因。

  在明代之前,龙一直处于辅助地位,比如《山海经》里的很多龙其实是作为交通工具的。据李牧考证,先秦时期,龙和君王没有必然的联系,君王之外的人也可以使用龙纹、龙形器物等;两汉到隋唐,随着佛教传入,印度神话中的蛇神“那迦”被翻译成“龙”,人们开始对龙生出信仰、敬畏之情,统治阶级也意识到龙的重要性;北宋时,龙已经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象征,不过依然和皇帝关系不算极其紧密。

  转折点是元,根据《元史》中记载:“仁宗延祐元年冬十有二月,定服色等第……惟不许服龙凤文(龙谓五爪二角者)”。规定除个别特殊情况外,只有皇室可用五爪二角龙,彼时龙和皇权被联系在了一起。明代对龙形服制的规定同样很严格,到了清,皇帝所用龙纹不仅必须是五爪二角,龙的姿态也得是“正龙”。

  可见,要严格算起来,元时期龙才和皇权联系较为紧密,明清尤甚。而十二生肖萌发形成于先秦,确立于东汉,远早于此。只能说龙“崛起”得有点晚了,不然排名也许真能往前挪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