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后综合症》。谢建蕊 绘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泱程昨天是春节假期结束后上班的第一天。微博热搜榜上一片热闹,好几个热搜都与这第一天有关!首先冲上榜单的是“不想上班”这个话题,迅速登上前十名。
重返岗位后你是否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还会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胃肠道反应?甚至还会产生恐惧心理,这就是“节后综合症”。
“节后综合症”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对心理生理不适状态的戏称,指的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市民李女士在上班前一晚早早上床准备休息,还定好了第二天的闹钟。一切准备就绪,就差入眠,她就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一到办公室,她也完全进入不了上班状态,坐在办公桌前困得昏昏欲睡,总感觉假还没放够。“假期里,我是完全放飞了自我,熬夜追剧,夜宵是顿顿不落,每天都睡到大中午才起来。”她说,本想上班前一天倒一个时差,没想到为时已晚。“盯着电脑屏幕,思绪却在游荡,真是后悔莫及啊。”
市民小呈则在上班第一天就迟到了。春节假期里,她也没有闲着,主动帮姐姐带起了一周岁不到的小外甥。“小孩子可真是太难带了,夜里能醒个三回,早上鸡还没叫他就要起床了,这个春节可真是让我苦不堪言。放假7天,我做了7天‘德华’,但也体会到为人父母的不易。”她说,围着孩子转的一周生活,让她上班首日根本醒不过来,闹钟调了三四个都叫不醒。
从假期回归到日常工作中,起床困难、焦虑上火、疲劳烦躁可能成为不少人的状态。针对如何走出节后综合症,记者请教了乐清市人民医院医生董博锋。
董医生介绍,假期前后,精神状态由紧张到松弛,再由松弛到紧张,导致作息时间和规律被打乱,再加上熬夜、暴食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很容易患上不同程度的“节后综合症”。具体可能表现为心理上出现精神不振、失眠、心烦、焦虑等症状;在生理上出现疲惫、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那么我们该如何调整状态快速适应工作节奏?如何做到“满血回归”呢?董博锋建议恢复原来生活规律,睡好子午觉,23时前睡觉,中午休息30分钟,保证充足睡眠,睡前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学会放松心理,尽早收心,调整身心,轻松上班。可以选择听些舒缓的音乐,或阅读书籍、晒晒太阳,保持身心愉悦。若有肠胃紊乱的情况,可多吃蔬菜少吃肉,逐渐调整饮食习惯,少油少盐,多吃粗杂粮、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运动也能使人放松且感到快乐,从而减少负面情绪。慢跑、游泳、健步走、羽毛球等有氧运动,都有助于缓解压力。30-45分钟的净运动时间中,有氧运动和拉伸运动的组合会提升睡眠质量,围棋、桥牌等智力运动能让人心境平稳。同时,大家也多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工作状况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