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金弟(左一)和跑友参加马拉松比赛。受访者供图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露露日前,61岁的张金弟参加了虹桥马拉松俱乐部举办的一场跑步活动,在北塘观光园里,从清晨6时跑到12时,一共跑了62公里。
“去年生日这天,我以每公里6分01秒的配速跑完61公里。距离今年生日虽然还有10个月,但我已开始备战了。”张金弟是上海人,退休前是一名工程师,15年前为了爱情只身来到乐清。4年前,他开始每天坚持跑步,在一年内瘦身20公斤。随后,他又一路跑进马拉松赛场。他在锻炼身体、收获健康的同时,挑战自我、跑出幸福与快乐。
结缘跑步
成功瘦身20公斤
很难想象,四年前,身高1.76米的张金弟体重达96公斤,还患有“三高”。
“医生建议多运动,我家住在东塔公园附近,那时每天会去公园里散步一圈,坚持走一万步。”张金弟说,坚持了一年,但各项指标还一直降不下来。
张金弟在晨练时,经常看到一些人在跑步,虽然自己不擅长,但为了健康,他想跑跑看,以此增加运动量。一开始,他跑300米就气喘吁吁,需要停下来休息很久,后来就一公里、两公里的开始跑……慢慢的跑步就成了习惯。
每天清晨5时他就出门,跑了几个月后,张金弟发现能跑五公里了。再之后,公里数慢慢增加,他能绕市区环城东路、鸣阳路、登云路三圈,一次跑10公里。疫情期间,他就绕着自己的房子、院子跑,也能完成10公里的跑量。
高手是持续性自律,不是间歇性自虐。张金弟用严格的自我管理把运动变成习惯。令他没想到的是,才坚持跑步1年,他的血糖、血脂、血压指标都正常了,而且在不改变饮食的情况下,他成功瘦身了20公斤。
结识跑友 跑61公里庆生
在跑步的时候,张金弟发现乐清跑步氛围浓厚,身边有很多和他一样爱好跑步的跑友,于是他加入了乐清市长跑协会、清和跑团。“几年前,乐清市长跑协会组织大年初一开运跑,我报名20公里,领装备的时候我认识了几名长跑协会的跑友,其中就有我的师傅王贤雷,我们加了微信,看他天天在跑,而且跑得又多又快,十分羡慕。”张金弟说。
认识王贤雷后,张金弟和志同道合的跑友们来到乐清市新体育中心跑步。“因离家远,那时我凌晨4时就出门了,相比在老城区跑,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他笑说,在新体育中心跑步时,他和王贤雷、王向宇被大家戏称为“新体铁三角”。他们还发起成立了“新体晨跑”队伍,目前已有五六十人加入其中,大家在跑步中一起感受幸福生活的滋味。
这几年,乐清跑道建设的越来越美,张金弟也越来越享受跑步这项运动。他最喜欢的就是在清和公园半马风情跑道跑步。“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从清和公园跑到胜利塘河公园再跑到东运河公园,从中央绿轴跑到胜利塘河,沿途是宽阔的湖面、碧绿的草坪、彩色的树林……可谓处处风光环绕,步步如诗如画。”张金弟说。
跑步的这几年,发生不少难忘的事。“2023年12月18日是我61岁的生日,一直思索怎么过,后来想不如和跑友一起跑个61公里,为自己庆生。”张金弟笑说,当天凌晨,他就约上四个跑友来到乐清市新体育中心开始跑步,中途渴了就喝一点水,一直跑到清晨6时。
6个小时跑下来,对他这个年纪的人来说,难度不小,但和跑友们跑下来,看到天从黑漆漆到蒙蒙亮时,他觉得生日这样过特别难忘和有意义。
结下硕果 跑马频频获奖
跑步的时间久了,张金弟开始关注跑步的距离、速度和心率等运动指标。这几年,他也参加了不少马拉松赛事,他家里摆放着18张证书、奖牌都是通过跑步赢得的。
跑马拉松最难的是什么?张金弟回答:“坚持”。在他看来,长距离跑步靠的是强大的意志力,而不是一时的速度。既然开始跑了,就要坚持到底,哪怕走也要走到终点。如果放弃一次就会放弃第二次,如果在跑步的时候突然下雨,他也会了为既定的公里数继续跑。
张金弟说,他跑步的目的是为了让生活更快乐。如何跑得更健康?他说,跑步容易上瘾,要注意跑量,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年龄量力而行,另外一定不要追求快,以免受伤。
这几年,如果一天不跑,张金弟就觉得有件事没做,超过三天不跑,他肯定要去跑几圈。“越跑越年轻,越跑越舒服。”张金弟笑道,网上看到很多90岁的老人还在跑圈,他就暗暗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只要能跑,就一直跑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