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定时“打卡”。


虹勋表面处理有限公司的新流水线。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云颖 文/摄近日,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乐清市电镀行业协会召开电镀园区安全生产会议,坚决防范和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落实阻燃生产线投产及24小时人防巡防机制,切实提升电镀园区本质安全水平。
“阻燃线”投产带头示范
橙色的连廊,明亮的厂房,走进乐清虹勋表面处理有限公司,一条全新的阻燃电镀槽生产线如庞然巨物般映入视线。“这台‘大家伙’可一点都不简单。”企业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虹勋投入800多万元,匠心打造了这条安全阻燃、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清洁低碳的生产线。
据介绍,该生产线为非标定制,采用德国进口阻燃板,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有效杜绝用电安全隐患,设备采取电力接触钢管等金属、复合型PVC管、绝缘板等,避免电与电镀槽直接性接触,实现电与槽100%隔离。自去年底投产以来,单条生产线产能提高50%以上,通过空气能加温节能降耗三分之一用电量,生产全线设有8个温控探头,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有害作业的风险,提高了安全保障。
虹勋表面处理有限公司斥巨资投入新生产线的做法是乐清经济开发区电镀园力行改革、示范带头推动安全技改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去年底,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乐清市电镀行业协会收到来自相关部门关于“改造提升电镀园区安全生产环境”的两点建议:一是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二是将可燃电镀槽更改为阻燃电镀槽。
今年年初,乐清经开区管委会与浙江省应急管理科学研究院取得联系,关于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行性进行论证。
目前,经开区电镀园内约95%的企业正在使用可燃材料,实施改造的范围广、工程量大,单条电镀槽更换成阻燃材料的改造价高达近百万元,园区内千余条电镀槽改造费用预估为10亿元左右,这对企业来说无疑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仍有像虹勋表面处理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带头技改,引进阻燃的安全的电镀槽生产线。
探索“125”巡防新机制
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线”,员工是“生命线”的守护人。在乐清经济开发区电镀园区,温州金雁表面处理有限公司从去年12月起开始实行“125”巡防机制,即“安保人员每1小时打卡一次、每2小时车间全区域巡更打卡一次,工作人员班前、班后5分钟打卡一次”。
“全公司内设置有56个打卡点,在安保和员工巡防的合理配置之下,还有华数的巡更智控系统在后台进行每日数据统计,方便查询。”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125”巡防机制能在每日的24小时内做到安全隐患应查尽查,不留死角、不放过任何漏洞。其次是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把安全生产的理念和具体要求落实到每道工序和每个操作者。
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期,我们以温州金雁表面处理有限公司为试点单位,等系统磨合期过后,会将稳定性强的打卡系统推广至园区所有企业,实现巡防机制全覆盖。”
防微杜渐做细安全管理
多年来,乐清经济开发区电镀园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电镀园面貌焕然一新。2023年,乐清市电镀园区入选国家级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
“电镀产业改革和发展一路走来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经开区电镀园24家企业2023年总产值36亿元,利润达3.6亿元以上。2023年,经开区1600亿元的工业总产值中80%与电镀行业息息相关。”乐清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因此,我们既要保安全,又要稳经济,率先树立安全技改标杆企业。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以来,乐清实施“三举措”提升电镀园区本质安全水平。落实“一企一方案”,成立专项工作组,对全园区电镀企业和2家配套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全覆盖检查。对简单隐患立查立改,对一般隐患限期整改,对重点隐患集中督办,明确落实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和应急预案。落实“一周一检查”,安监职能站所制定环保产业园区(电镀园)“一周一检”方案,在集中整改后进行常态化检查。落实“一月一培训”,在原有的日常培训基础上开展环保产业园区(电镀园)班前班后“两个五分钟”宣教和现场责任“三个六”“三个十”培训。
“生产事故的发生往往是偶然的,但偶然中蕴含着必然,这个必然就是微小的工作疏漏。”乐清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在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松懈不得。经开区将联手市电镀行业协会、电镀园区24家企业,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保护体系,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防微杜渐,把安全管理做深做细,逐步营造出文明、清洁及安全的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