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维周
乐清湾大部分陆地是近几百年来海洋泥沙沉积而成的,乐清湾居民也大多是从外地移民过来的,这给乐清湾带来了不同的海洋捕捞技术或海洋文化。例如,白沙村是用竹帘围在海涂上捕鱼,石马村用渔网在海上捕鱼,县浦村是用绳子在海里垂钓梭子蟹;还有每个村庄都有几种办法在海涂上捕捉小鱼虾蟹,这些捕捞技术或许是他们的祖先传下来的,或许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也无从考证;百岱会村的畲族是在清末明初从福建移居过来的,算是最迟移居过来的新居民,至今,他们之中还有一些老年人会说闽南话,他们是漂洋过海来的,是个海洋捕捞群体,他们给我们带到来了多种海洋捕捞技术与海洋方面的知识。
县浦钓梭子蟹技术可能是近百年来发展起来的,听父亲说,我的爷爷时代即民国初期,我村只有少数人会钓梭子蟹,用的渔船是很小的,而且都是在近海或浅海区钓梭子蟹,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才有人出海到深海区钓梭子蟹,老周是第一个发现在固定网旁边垂钓梭子蟹这一秘密,时间大概是在上世纪60年代。可见,县浦钓梭子蟹技术应该说不是外传过来的,该是本地的发明与发现。
流网捕鱼大多是在上半年,主要捕的是鳓鱼、鲳鱼、黄鱼、马鲛鱼、梅童鱼,下半年主要是钓梭子蟹。农历三月,沙子蟹从深海游到浅海区产卵放子,这时候可以垂钓梭子蟹,但上半年垂钓梭子蟹的时间较短,下半年垂钓梭子蟹的时间就比较长,下半年一般是在中秋节开船,可以钓到冬至为止。
1974年下半年,邻居老林年近50,由于他出海捕捞外行,没人带他出海,他与我家有点亲戚关系,所以他要求我四哥带他搭伙钓梭子蟹,我家父母就答应了他的要求。那么,我就与我父亲一起钓梭子蟹,这样,家里的劳力全部用起来。
那时候钓梭子蟹基本上都是夜里出发,白天垂钓半天,马上回家,这样的梭子蟹才能保鲜,因为那时候没有冷冻冰。一次出海钓梭子蟹一般都是连续干上15个小时以上,是很辛苦的活儿。
钓梭子蟹只用一条两百多米长的绳子,没有钓钩,在绳子上每隔半米处捆扎一块海蜇肉或其它动物的肉作为钓饵,把它沉放到海底,梭子蟹是用螯钳住钓饵吃食,然后拉起来把它捕获。海蜇是钓梭子蟹最好的钓饵,价格又便宜,但必须要用新鲜海蜇。一般渔民都是到固定网上向海岛渔民购买海蜇,但也有人去固定网上偷,这样既省钱又省时间,所以难怪海岛渔民嫉恨大陆渔民。
有一次,我与父亲出海,那天夜里风浪很大,逆风连续划了5个小时,买到海蜇后,将其切成块状,捆扎在绳子上,由于海蜇气味腥臭,风浪又大,我晕船了,肚子里的黄色胆汁也吐出来了,我们还是在继续地干。父亲说:“出海风险大,又太辛苦了,哪里有饭吃,您就去吧!”我知道父亲是在疼我,我力气小,比人家更辛苦,可是在那个年代,我还有其它的路可走吗?这是我无奈的选择。
村里的老周,每次出海钓到的梭子蟹总是比别人多得多,是人家的好几倍甚至十几倍,有时候一般人钓到的梭子蟹还不够买钓饵的钱,可他总是大获丰收,眼红了村中多少男男女女。那么,他在村中就可以任意选取最有力气的壮士,作为他搭伙的水手,他的船也就划得较快,一般人是很难跟得上。大家都想知道他到底是在哪里钓来的,于是,有人瞭住他的渔船,他一出海,就跟着出海。他为了甩掉人家,随便在那里放钓,人家也跟着放钓,人家的钓放好了,可他已经把钓收回了,并快速离开了,就这样眼巴巴地让他逃走了,老周钓梭子蟹的秘诀就是连兄弟也不说的。
时间长了,总会被人发现的,一些人知道了以后,也是和他一样地保密,从不外露。渐渐地,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了,1974年下半年,我三哥的搭伙老林也知道了,那么我也知道了,原来是在固定网的旁边钓来的。由于在固定网的旁边碎落很多死了的小鱼小虾,那么这里的海底会聚集着来觅食的其动物,梭子蟹在固定网旁边也就容易找到食物,因此在固定网旁边的海底聚集着很多梭子蟹。我父亲虽然下海几十年,我的爷爷在民国初期就已经会钓梭子蟹了,可他们都没有这个经验。一天,我与父亲在固定网的旁边只用了两个小时,就钓到了两百多斤梭子蟹。父亲自责地说:“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怎么就是不知道。”
小时候,听百岱会村的老渔民说:“海里有一种鱼的名称叫海和尚,它会救人的。”我觉得很奇怪,海和尚怎么会救人?海和尚到底是什么样的?是人的模样还是鱼的模样吗?由此,我对海和尚特别好奇与关注。他们说的海和尚实际上就是海豚。1974年的一天,我终于看到了海和尚。我与父亲出海钓梭子蟹在回来的途中,途经玉环县大岩头门,大岩头门水深流急,海底聚集着很多海和尚,我的渔船扬帆驶进大岩头门时,速度大概每小时15公里,这样快速的小船,可能刺激了海和尚的兴趣,于是,有好多条海和尚游出水面,还一边游着一边跳着,与我的渔船并排前进,好像是与我们比赛速度,也好像是与我们开玩笑,完全是一种友好的交流行为,真的它们知道与我们人类友好交流,只可惜它们不会说话。后来,我每次扬帆经过大岩头门时,它们总是迎接我们,难道它们真的认识我吗?
到了1975年,很多人在经济上有了一定的积累,创办机动渔船有了可能,在我们所在的码头上,我的三哥与几个朋友搭伙创办机动渔船,渔船载重可达十几吨,开始是用流网捕捞梭子蟹,经过几个月的摸索,才有了捕捞梭子蟹的经验,结果大获丰收,后来用各种网具捕捞不同的鱼类,都有很大的收获。在1978—1980年期间,是机动渔船代替人力渔船的过程,钓梭子蟹这一行业逐渐淡出,民办海洋捕捞业的大发展开始了。
使用机动渔船出海捕捞,我早就有这个想法,由于我在高中学习过柴油机的原理与使用,对柴油机有所了解,在1973年12月渔闲与农闲时,我对创办机动渔船做过考查,由于那时候经济实力没有,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在1976年,有人与我一起开始筹备创办工厂,因而就没有创办机动渔船。私营工厂都是挂着社队的名义,在1977年办成了,可我在当年考上高校,1978年在校期间还分到红利几千元,由于我没有在工厂上班,后来退厂了,这是另外的话题,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