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而起,面海而兴,这是乐清的城市发展基底。当时间指针转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乐清在城市升维的进程中,在建设温州大都市圈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以滨海新区为中心,吹响“面海发展 一心两翼”的号角,乐清湾就此上演了一幕新时代进程的繁茂不息。
从滩涂到中心 见证滨海新区的发展历程
建制始于东晋宁康二年(374年)的乐清,拥有1600多年的人文历史。然而,直到30余年前的1993年9月,乐清才正式撤县设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乐清不断拓展着自身的城市格局。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环境下,向海发展成为了城市的共识。
2004年,乐清滨海新区规划正式出炉,城市骨架逐渐拉开。2010年5月,温州市批复同意设立乐清滨海新城为都市型功能区。2011年3月,乐清市体育中心破土动工,标志着滨海新区进入了加速阶段,也让崭新的乐清滨海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3年,清和公园开始建设;2015年乐清总部经济园开园;2020年江南里开业,成为滨海新区的首个大型商业项目;2020年,218米的乐清建筑第一高楼——天际东方高高竖起,就此成为了滨海新区的地标性建筑。
从体育中心、清和公园、江南里商业综合体、乐清总部经济园等城市级配套相继投用,到中小学校、幼儿园、菜场、公园绿地、商业街等基础配套纷纷落地,从20年前滩涂荒芜的城市边缘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心,演绎了乐清速度,也成就了滨海新区的发展轨迹。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滨海新区已经成为公园环绕、学校群聚的滨海现代都市中心区与现代化风貌展示区。然而,受困于板块局限,滨海新区的发展已逐渐饱和,新的城市轮廓正以滨海大道建设为契机,引领乐清迈入新的时代。
这幅崭新的城市轮廓,是“环山面海”的全新城市格局,它以滨海新区为中心,向南北两翼拓展,擎动乐清新区向宜居宜业的智慧型现代化海湾城市大踏步迈进。
打通任督二脉 一条滨海大道展现乐清雄心
从规划横空出世到全面落地,乐清滨海新区用了20年时间。20年的发展,让这片时代的沃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城市新中心,不仅是乐清城市发展重心,更有机衔接城市的创新链与产业链,成为乐清面向未来、滨海崛起的先行样板与重要引擎。
与之呼应的,是乐清市滨海大道工程的建设。作为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滨海大道宛如一条长龙横卧在乐清湾上。据悉,滨海大道规划全长约42公里,是228国道规划中的一段,也是乐清构筑一轴三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温州未来的重要交通通道。
据工作人员介绍,滨海大道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设计标准,设计速度为时速80公里;疏港公路连接线采用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时速60公里;纬北路连接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时速60公里,均兼顾城市道路功能。
这条滨海大道的建成将瞬间打通乐清的任督二脉,让“一心两翼”的城市格局畅达无比。滨海大道一期预计2026年底完工,届时,滨海大道不仅与纬北路无缝衔接,更与滨海新区北部的清东路形成闭环,将整个“一心两翼”彻底融为一体。
滨海大道的兴建,也再一次拉伸了城市的骨架,进一步见证乐清向海生长、面海而兴的雄心,不仅承载起滨海片区的万千风华,更将催化乐清湾的新生,为乐清开启崭新的繁盛图景。
滨海新区南翼 为乐清打造海湾休闲目的地
对乐清人而言,在滨海新区南翼,在这块自然与繁华交织的土地上,乐清人向往的休闲目的地正在日渐成型。
最让人期待的莫过于盐盆山清和公园一体化工程。总规划面积约12600亩,核心区域约5670亩,包括已建成的清和公园、山体公园城市观景台,以及正在建设中的金盆湾·渔人码头、海洋生态公园,和即将推进建设的矿山酒店度假村等相关城市休闲旅游配套。
盐盆山清和公园一体化工程旨在打造乐清的城市绿心和中央公园,并成为城市最为响亮的风景名片。未来,人们可以通过游步道无缝穿行于区内各景点,亲身领略山、河、湖、海、城的壮美。该工程将以一种浑然天成的姿态,成为乐清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目前,盐盆山城市大阳台已于2024年元旦向市民开放,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市民、游客打卡体验。而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海瓜子”的乐清金盆湾·渔人码头商业综合体,兼具海洋艺术展览、滨海景观观赏、海鲜宴会、海洋文创等功能。“海瓜子”建成后,将成为乐清潮流文化的聚集地和热门打卡地。目前项目已结顶,海鲜宴会功能区预计将于2024年底正式开业,整体预计将于2025年年中正式营业。
在建中的乐清海洋生态公园,由海洋牧场、胜利塘、东海河这“三园”,高架游步道、城市中轴绿道、海塘安澜碧道这“三道”,和渔人码头、城市阳台、东海之窗这“三心”组成,建成后,将与清和公园、盐盆山步道相连,成为国际级赛事的举办之地。
海量资源的汇聚,让滨海新区南翼成为乐清未来的重要形象窗口,而更具公园感、度假感与游憩感的未来场景,将这片滨海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呈现在乐清市民面前,也成为远方人心中的向往。作为乐清滨海旅游休闲样板区,这片热土正蓬勃发展,潜力无限。
(供稿:东海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