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娇娇
每每行驶在上班的路上,在红绿灯前停下时,总是忍不住一番感慨,红绿灯是多么伟大的发明!
于是,搜索一下红绿灯是如何发明的。查阅如下:1868年,英国机械师德·哈特设计并制造了第一盏煤气交通信号灯。此外,我国的胡汝鼎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工作期间建议加上一个黄色信号灯作为缓冲和警示,从而形成了现今普遍使用的红、黄、绿三色信号灯。瞧,100多年过去了,红绿灯在时代日新月异的洪流中依然被保留下来,可见其无可取代!
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理论,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家詹姆斯指出,人有一种将刹车和油门与自尊相互联系的倾向。他说:驾车者看到黄灯亮时,心里便暗暗做好加速的准备。如果此时红灯亮了,马上就会产生一种失望的感觉。他把交叉路口称作“心理动力区”。这个说法可能每个司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刚开车的第一年,我也总爱在红绿灯中寻找把握时间的快感。比如在红灯结束的最后一秒一定要轻踏油门,以备能在绿灯亮起的第一秒便飞冲出去,便可得到一种把握住了黄金第一秒的满足,仿佛赛车选手拿到了车王奖杯。若是不幸前头的车没有及时启动,耽误了黄金第一秒,便会急不可耐,甚至鸣喇叭以示抗议。
年岁渐长,人在红绿灯前也变得从容了许多。于是变换角度,才发现每个人都能在红灯里得到属于自己的30秒。你可以抬头看看窗前的蓝天,许久没有静静地看看云卷云舒了吧。清晨是静谧的微蓝和薄云,午间是明媚的蔚蓝和大棉花云,傍晚是阴沉的暗蓝和灰云,有时还能碰见绯红的晚霞,美煞人。再看看远山,听说山脚下又要新建一个公园呢,等开放了一定要去走走。侧看过往的行人也很有意思,有一回看到一个骑车大爷戴着礼帽,穿着文化衫,挎着军绿的斜挎包,还有洁白的袜子和黑色老北京布鞋,无不彰显着他的潮范儿,我忍不住掏出手机拍上一张,心里暗暗对自己说,老了也一定要像这样老帅老帅的。还有路旁的芭蕉树,红肥绿瘦,正是娇艳的季节;河岸边的柳条又抽新芽啦,女儿一看到就开始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我们按部就班、埋首案几的同时,大自然一直都在有条不紊的生长、凋谢、再生长、再凋谢,生生不息。
我最爱在等待的时间里,换上一首喜欢的歌曲。每天接送女儿的时候,我们像姐妹一般分享各自在学校的日常和趣事。但最多的还是一起听歌。有一回,她一上车就说,妈妈,帮我找一首歌。我说,叫什么名字呀?她娓娓唱出一句:我~们~是大自然的孩子~~~后来得知,这是一首地球日的主题公益歌曲,老师在幼儿园放给小朋友听,但不是教学内容,可能只是一放而过,但她格外喜欢,便会用她听到的只言片语要求我找出对应的歌曲,万幸大部分时候都能成功。紧接着就是单曲循环把新歌学会,也顺便让我一起学了。也有时,是我放的歌吸引了她,她便随我一起哼唱,渐渐地……在每天的红灯里,我们的曲库缓缓扩充,并同化……
或许,在每个人的心里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盏红绿灯,它时刻指引我们在分叉路口如何抉择,默默守护内心的秩序。在诱惑和欲望面前,亮起红灯,警示自己悬崖勒马,不可目光短浅,贪图眼前的享乐而丢失本心;在求学和困难面前,绿灯常亮,鼓励自己一往无前,学海无涯,当厚积而薄发;在浮躁和迷茫的时候,不妨亮起黄灯,告诉自己事缓则圆,静下心来沉淀自己,相信暂时的停留,是为了更好的出发。人生的红绿灯,也可能是一位对你影响至深的师长、一句振聋发聩的台词、一群陪你走过低谷的亲友、一部改变你价值观的电影、一场美到治愈心灵的旅行……
“妈妈,要绿灯啦!3、2、1,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