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与乐清县尉吴芾的交往 2024年09月27日  

  吴芾画像。来自网络

  朱熹《晦庵集》卷八十八 书影

  王十朋与乐清县尉吴芾的交往

  ■赵顺招

  吴芾(1104-1183),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人,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进士,初任乐清县尉,从此与王十朋结下深厚情谊。

  乐清县尉任满后,吴芾迁秘书正字,通判处州、婺州、越州三郡,前后出守处州、婺州、绍兴府、临安府、太平州、隆兴府六郡,入朝历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权刑部侍郎、给事中、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卒谥康肃。

  宋代县尉主要负责一县的治安和司法工作,包括追缴税赋、处理刑事案件、抓捕盗贼等,以确保地方的安宁和秩序。吴芾任乐清县尉期间,体恤贫苦百姓。

  当时乐清贫苦民众迫于生计,铤而走险“贩私盐”,吴芾明知“属更定法,有私盐越境,尉皆劾免”的严酷律法,而且周边县对“贩私盐”行为严禁并缉捕,可他“独若不闻,曰此贫民之失业者,吾其忍以一身之病而愈蹙之耶!”为天下苍生“暗开私盐通道,滋千村万户贫民家命”。

  明永乐《乐清县志》卷四《学校》记载,“乐清县儒学:唐,庙学在县望来桥东南一十步。”“宋治平间,县令焦千之增堂庑,为学舍。崇宁三年,迁桥西,距故址百步”。绍兴元年(1131),因守护者疏忽,县学毁于一旦。“(绍兴)五年,县尉吴芾迁于卧龙坊,建庙塑像,立讲堂、两庑、斋馆”。即吴芾重建了乐清县学。

  在县学落成庆典上,王十朋由吴芾推荐参与献祭,并作《县学落成百韵》,诗说“令尹真人杰,同僚命世贤”,“秘殿雄千尺,脩廊跨百廛。虹梁挂天宇,支栋轶星躔”,“前山昂马首,胜地夺龙眠。瀑水灵源近,箫峰秀色妍。规模何廓廓,气象更绵绵。先圣风流远,新宫象貎鲜”。颂扬了吴芾等乐清县官的功德,描写了县学环境和堂庑气象。

  此后,王十朋与吴芾一直保持联系。绍兴三十年(1160)正月,吴芾调任监察御史,王十朋也刚好接到回京任秘书省校书郎的催文,王十朋作《与吴察院》一文,“伏审光膺宸命,荣陟霜台,朝登正人,中外胥庆”,“遥望门墙,倍增依慕”。说吴芾受皇帝的委命,荣登御史台,自己从内心和外表都表示庆贺,并遥望老师的门墙,倍感崇拜、敬仰。

  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九月,王十朋知湖州,十月份重建贡院,并作《贡院上梁》《诸公和诗再用韵并简沈虞卿教授》诗二首,当时吴芾由礼部侍郎改知太平州(治所在当涂),王十朋作《用贡院韵,寄当涂吴给事明可》,诗曰:

  乡校当年与荐苹,萧台气象自公新。

  老成犹滞甘泉槖,晚进叨乘刺史轮。

  陆凯寄梅情愈重,谢公梦草句尤神。

  何时更作龙门客?共话樽前见在身。

  诗题后自注:“某蒙和贡院二诗,三复钦叹。因思给事昔尉乐清,某误辱知遇,县学落成,尝赋诗百韵以献。回首三纪,慨然于怀,复用前韵。”追忆32年前吴芾的兴学之功、知遇之恩,同时引用南北朝陆凯通过驿使将梅花寄给远在长安的范晔的典故,表达吴芾对自己的情谊深厚;并引用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名句,赞颂吴芾诗文是神来之笔。最后,期盼什么时候作为高门之客,与恩师把酒言欢。

  吴芾看了王十朋的诗后,作《和王龟龄待制贡院落成二首》:

  其一

  扁舟犹记拂洲苹,转眼年华几度新。

  愧我今成双折鬓,喜君来驾两朱轮。

  一时令下从如水,千里威行敬若神。

  拟访旧游欢盛事,一官何苦绊吾身。

  其二

  主盟湖学属何人,赖有公来为作新。

  士俗以闻衰也久,文场今见美哉轮。

  挈还旧观人争睹,赋就新诗笔有神。

  苕霅儒风从此振,文翁端恐是前身。

  吴芾说自己已两鬓斑白,但恭贺王十朋任湖州太守,信赖新太守倡导并主持胡瑗开创的湖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从此湖州文风大振,教化大兴,汉代景帝末仁爱好教化的蜀郡太守文翁就是你王十朋的前身。

  乾道四年(1168)四、五月间,因户部责湖州虚逋钱三十四万,王十朋为民请免不允,请求奉祠,得旨解州符。在回家的路上,吴芾从当涂寄来《送王龟龄得请还乡》诗二首:

  其一

  两驰章奏叩天关,只愿归来老故山。

  愧我尚留牵吏役,羡君先去得身闲。

  冥鸿已逐高风举,倦鸟终随落照还。

  尚拟杖藜寻旧约,雁峰深处共跻攀。

  其二

  和气融融动白苹,欢传千里政方新。

  若为摆落游珍馆,不顾悲啼拥画轮。

  鲸海无津堪纵目,雁山如旧足怡神。

  愿言分我闲中趣,已问君王乞此身。

  吴芾说,王十朋通过两篇奏章得到朝廷的同意,请祠回归故乡,可是我还受差役的牵累,真羡慕你已是一身清闲。什么时候我们履行以前的约定,杖藜去攀登雁荡山。请你给我分享闲中的情趣,我也向朝廷请求致仕(即辞官回家)。

  王十朋给吴芾回复,作《吴明可自当涂以诗见寄,因次其韵》二首:

  其一

  五年三郡厌间关,心逐东归见雁山。

  力上祠章期得请,果回天意可投闲。

  疏慵似我宜归去,名德如公合召还。

  珍重诗来二千里,义风高韵两难攀。

  其二

  梦到江南咏采苹,眼中时事一番新。

  在官未几发就种,语别又成肠转轮。

  老境衣冠宜挂壁,祠宫香火谩颐神。

  吴公治行今第一,也问君王欲乞身。

  王十朋谦称自己倦怠懒散,应该解官回家;像名德一流的吴芾,朝廷应该重用。感谢吴芾从二千里外寄诗来,他的正义气概和风范,以及高雅的诗文,自己都难以高攀。吴芾的为政成绩是一流的,难道也向朝廷请求致仕吗?

  乾道五年(1169)十二月,吴芾又寄诗来,王十朋作《次韵吴明可见寄》一诗:

  闽楚相望天一涯,思公不见见公诗。

  遥知人在凝香处,正是梅逢驿使时。

  紫帽清源游已倦,落霞孤鹜看无期。

  它年杖屦天台去,采药寻桃荐寿巵。

  说泉州与当涂像天涯一样相隔千里,思念吴芾不见身影但可以读他的诗。自己在泉州宦游已很疲倦,像落霞、孤鹜一样回家无期。什么时候杖屦到天台去,采药寻桃,向恩师敬酒,以表达祝福。

  除此之外,吴芾曾用王十朋的诗韵,给韩元吉写了一首《用王龟龄韵,题五柳堂》诗:

  久矣斯堂废,重兴赖有公。

  双溪修故事,五柳振遗风。

  顿觉烟光好,端由气味同。

  莫言官独冷,长在绿阴中。

  《宋史》将王十朋与吴芾二人的本传合置在第387卷(即《吴芾传》紧接《王十朋传》之后),并在卷后评论道:“十朋、吴芾、良翰(即陈良翰,字邦彦)、莘老(即杜莘老,字起莘)相继在台府,历诋奸幸,直言无隐,皆事上忠而自信笃,足以当大任者,惜不尽其用焉”,赞扬王十朋和吴芾等在台谏时刚毅正直、竭尽孤忠、直言敢谏、弹劾奸幸,认为他们能够胜任更重要的职务,可是都没有得到升迁,从而表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