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2版:社区

助力“生命闯关”

呵护早到天使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郑露露 通讯员 叶丽萍

  每年的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今年的主题是“有爱,有未来——相信拥抱的力量”。日前,乐清市人民医院开展“世界早产儿日”科普宣教活动,内容包括早产儿健康评估、常规体检、现场咨询和授课等。

  活动当天,多户早产儿宝宝及家属来到现场,向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咨询婴幼儿照护经验。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蒋晓乐为家长们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早产儿出院后营养与家庭照护》的讲座,提高家长们的早产宝宝保健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早到天使”。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出生的新生儿,由于发育不够完善,早产儿比足月儿更容易患病,且在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有较高夭折风险,需要更专业的护理。中国孕产妇的早产率研究显示,2016年7月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早产率出现较高增长。

  “高龄、产妇本身患有妊高症等疾病、多胞胎、试管婴儿及产妇压力过大等原因,都会造成早产。”乐清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赵益伟介绍,早产儿大多有心肺等器官发育不成熟的情况,尤其容易发生呼吸障碍、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体温调节不良、感染等。因此,早产儿出院后,医护和家长要特别留意观察,并且一定要坚持定期到医院做随访,越小的宝宝可塑性越高,一些疾病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随访工作要维持一年时间,尽量让宝宝追上正常发育速度。

  很多家属认为早产儿都要进行新生儿重症监护,其实恰当的护理就能够挽救四分之三以上的早产宝宝。今年的“世界早产儿日”主题宣传,强调在所有早产(胎龄小于37周)、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2.5kg)的照护中,推荐将袋鼠式护理作为所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患儿的常规照护,并鼓励母亲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

  什么是袋鼠式护理?它又称皮肤接触护理,是指产妇以类似袋鼠妈妈将小袋鼠养育在育儿袋的方式环抱着婴儿,将只穿尿裤的婴儿放在产妇胸腹部,母婴进行皮肤对皮肤接触的一种护理方式。这种袋鼠式护理能够促进母乳喂养,有助于稳定早产宝宝体温等生理指标,使其尽快适应宫外生活及生长,减少早产宝宝哭泣,延长睡眠时间,有利于早产宝宝体重增长和健康发育。

  “袋鼠式护理每天8-24小时,且尽可能时间长。”乐清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相关医护人员也为早产儿家属科普护理注意事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宝宝,体温调节能力差,免疫力低下,出院后尽量避免或减少亲戚朋友的探望,接触早产宝宝前需洗手,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在家庭护理中,室内温度要保持在26至28℃,相对湿度在55%至65%,保持空气新鲜。此外,家长要每天给早产宝宝量体温,保持体温在36.5至37℃,使其四肢末梢温热、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