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先生小时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叶泱程“我是1980年出生的,出生后大概15天就被抱到了现在的父母家,现在我想寻找亲生父母,弥补生命中的遗憾。”近日,虹桥镇的陈先生通过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热线61116222与记者取得联系,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希望通过媒体帮他了却心愿。
年幼时就知被抱养
陈先生目前从事文化传媒类工作,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他心中始终有一个遗憾,没有见过亲生父母的模样。
陈先生从小在虹桥长大,读小学时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我记得,小伙伴说我是抱养来的,就半信半疑地回家询问了母亲。”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养母一口否决,称陈先生就是她的孩子。
然而,村里流言不断。陈先生的养母也为此感到疑惑,多次询问丈夫才得知,陈先生确实是抱养的。
原来,在1980年农历6月,陈先生的养母诞下一名男婴,只是这孩子在出生的第二天就夭折了。为不让妹妹伤心,养母的姐姐托人四处打听,谁家有想要被收养且刚出生的男孩。
当时,陈先生的生母已一连生了两个儿子,面对怀里刚出生的第三个儿子,陈先生的父母决定将其送出,换一个女儿回来。
巧的是,当年在陈先生出生的医院,在差不多时间段,真有个想要被收养女婴的家庭。于是,陈先生成了其养母的“亲生”儿子,那个女婴则被陈先生生母所领养。
家中独子备受宠爱
大眼睛、薄嘴唇、圆圆脸……照片里这个可爱的小男孩,就是儿时的陈先生。
在陈先生的记忆里,他是幸福的。“在我读书时,养母总是把我收拾得十分干净得体,同学们也都很羡慕我。”陈先生说,上世纪80年代,同学们都还在穿十几、二十元的布鞋,只有他穿品牌运动鞋。“当时名牌鞋一双就价值两三百元,在那个物资较为匮乏的年代,养父母对我真的是很舍得。”
陈先生在十几岁时生了一场病,养父母心急如焚,带他四处求医。在生病的那段时日里,养父母一直带着他奔走在省内的各大医院、诊所。在养父母的精心照顾下,他得以痊愈。“那时交通不是很便利,但养父母从未有过一句怨言,这真的让我很是感动。”陈先生说。
在他的印象里,小时候发烧了,养母还会整夜守护在他床边,每隔几个小时就给他擦一次身体降温。在陈先生娶妻生子后,因与妻子平日工作较为繁忙,养父母也时常帮忙带孩子,分担些家务活,这些关爱都让陈先生铭记在心。陈先生表示,现在他对自己的亲生父母更多的是好奇,想知道他们长什么样,自己长得跟他们像不像,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
亲生父母信息不详
关于其亲生父母的线索,陈先生茫然不知。“我姨妈姓徐,是城东街道梅湾村人,现已去世。她在世时,我也曾询问过生母的情况,但她叫我不要听信外人的挑拨之言。”陈先生说,实际上他一直知道自己不是养母所生。
作为家中“独生子”的陈先生,从小就备受宠爱,虽在二十多年前就知道身世,他却从未想过去寻亲。两个月前,看着一双长大成人的儿女,陈先生忽然萌生了找到亲生父母的想法。于是,他在征得养父母的同意后,踏上了寻亲路。
不久前,他致电大表哥(姨妈的大儿子),向其打听身世,得知姨妈在世时曾讲过,他的生母可能是盐盆街道盛岙村人,但姨妈家的大表姐则称,陈先生的生母或是那个给生母当女儿的女孩,其中有一个就是城南街道南岸村或石马村(现均已拆迁)这一带人,但也可能是梅湾村附近或是虹桥镇凰岙村这边人。而当时与姨妈一同领养他的舅妈现也年事已高,对当年的记忆早就模糊不清了。
关于陈先生的出生年月,目前也是不详的。原先写有他出生年月日的红纸条已不慎遗失,陈先生说,大概就是1980年农历6月14日。
“我根据表哥、表姐所说,委托我的几个好友,在乐成、盐盆、城东这三个街道的一些村社群里发送我寻亲的信息,虽然也有些人回应,但都不匹配。”陈先生说,半个月前,听说盐盆街道吴岙村有个相类似的情况。陈先生在得知消息后立马赶去核实,对方虽也有男孩送出,但这户人家是六兄弟,被领养的男孩排行老五,且年龄也对不上。
寻亲路漫漫,陈先生并没有因此气馁。不久前,他还去公安部门录入了自己的DNA信息。他相信,亲生父母肯定也是挂念自己的,会想尽一切办法尽早找到他。
如果你有相关线索,可与乐清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热线61116222联系,帮助陈先生完成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