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答卷 2023年 2024年02月05日  
  扩需求、强实体 “稳”的态势更加巩固

  1

  统筹打好“两新两联”、数智转型、培优育强等组合拳,推动工业经济逐季攀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机制,电气产业入选省“415X”特色产业集群核心区;新增智能化技改项目328个、数字化改造108家;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11家、总数达36家,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8家、总数达350家、居全省前列。

  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共发放消费券5380万元、撬动销售额7.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7%。

  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5180亩,铁皮石斛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夺得省首批“神农鼎”。

  拼创新、攻项目 “进”的动能更加强劲

  2

  落地西安交大雁荡山研究院,中国赛宝(东南)实验室实现当年拿地、开工、投用,新增孵化空间23.2万平方米;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6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18家;率全省之先打造民企“科技副总”轻骑队,入选国家、省领军人才17人,平均科技成果转化指数进入全省前10。

  招引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3个、其中10亿元以上10个,实现总部企业回归47家,签约落地奥巴玛矿业等重大外资项目。建成投产正泰光伏组件一期、俊郎产业园、新亚智能精细线材等项目。

  整治低效工业用地1963.6亩,消化批而未供2529亩,获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

  抓改革、促开放 “优”的环境更加可感

  3

  抢抓国家、省市改革试点机遇,新增国家部委试点5项、省级21项,“数据得地”从乐清走向温州和全省、获省改革突破银奖。

  乐清经济开发区获评省十佳开放平台、位列全国省级开发区百强榜第二。乐清湾临港开放枢纽平台入选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综合性战略平台,开通乐清湾港区中欧班列“温州号”。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成立市法治助企服务中心、全省首家电气产业知识产权法庭,市四套班子领衔开展“政企直通车”等活动,问题办结率达92.3%;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22万户,获评2023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

  优城乡、提品质 “美”的形态更加彰显

  4

  入选省级城镇化建设试点,提速胜利塘北片未来新城开发;启动滨江新区综合开发,征迁工作稳步推进,入选省城市更新试点;实施城市蝶变“十二大系统”项目59个,创成省级示范乡镇2个、精品村8个、未来乡村4个。

  温州市域铁路S2线乐清段开通运营,西塘碉楼迁移保护工程获国家文物局批复,有力保障甬台温高速改扩建顺利推进,双店线一期、疏港公路南塘至乐成段二期等项目建成通车。

  全力推进雁荡山重振雄风,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落地总投资30亿元的EOD项目。全市旅游接待675万人次。

  首创“生态地图”工作法,蒲岐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在Ⅲ类水标准,夺得省“大禹鼎”银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4%。

  惠民生、促共富 “得”的感受更加真切

  5

  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新增普惠托位数1164个,新增养老床位数900张。累计建成邻里食堂103家、共富工坊125家,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306套(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个。

  创办新型公办幼儿园47所、新增学位1.2万个,开工温州理工学院乐清校区。

  建成“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72个,市非遗、戏曲中心2个新馆开馆,文化惠民活动完成“三送一走”1603场次。荣获全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防风险、除隐患 “安”的基石更加牢固

  6

  系统实施“强基提能”八大工程,实现社会治理和城市运行中心融合,200件上级交办的信访件全部按期化解清零。

  安全生产事故起数、火灾起数、交通亡人事故数分别下降24.1%、9.1%、35.9%,有望实现省平安县市“十五连创”。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663.5亿元、增长8.4%,增速分别高于全省、温州2.4和1.5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166.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亿元,分别增长19.2%和1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81501元和 48480元,倍差缩窄至1.68。

  累计获得国家级荣誉15项、省级荣誉28项,4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连续3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综合实力上升到全国百强县市第12位。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