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乐籍女画家上海开个展 一路“走走停停” 一路“灿若石花” 2024年02月21日  
  本报讯(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露露)近日,年近八旬的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张雷平个展“走走停停”在龙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40余件作品,包括梯田系列、海礁系列、芦苇系列,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创作的散发着现代精神的意向绘画作品。

  张雷平出生于黄华艺术世家,儿时受父亲新兴木刻艺术和中国绘画的熏陶,大学潜心于西画,毕业后曾在军垦农场劳动,之后从事过美术教学,同时钻研吴门金石之笔,198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无论是早期的芦苇系列还是近期的礁石系列,她不迷恋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而是将目光转向那些微小而坚韧的物体。

  在导览中,张雷平回忆每件作品的创作点滴,对应的手稿更是最鲜活的记忆。对于芦苇,张雷平回忆起21世纪初,在报纸上看到东营黄河入海口一大片芦苇的照片,感到很漂亮,马上冲过去画。在回上海的路上天气突然降温。看到了白茫茫的雾凇,回到画室后,张雷平以白颜料为墨,一幅对比强烈、酣畅淋漓的《雾凇》逐渐在宣纸上诞生。

  2022年,张雷平孤身一人待在画室,望着窗外,她仿佛回到了少时居住的乐清海边,她在孤独与悲悯之中画了一批震人心魄的礁石。用笔坚毅,似乎是海礁与海浪搏斗。而到了2023年,她奔向青岛,焕然一新的心情带来《灿若石花》,此时的海礁是快乐的。

  著名策展人费大为在展览前言中写道:“张雷平的艺术一路走来,内心似乎有两个自己:一个是认真严肃地投入自己的绘画世界的她,另一个是充满爆发力和破坏力的她。她在两个自己之间,以极大的专注力端着一碗满满的水向前行走。她走遍世界各地和祖国山川,又穿越西方和中国的各种绘画手法,这使她并不太在意当下新旧艺术观念的变化,因为她更关注的问题是,怎样成为自己。”

  60年来,张雷平在传统的海洋里寻觅,在西方的绘画世界里浏览,在观念解放的沃土里成长,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去实现艺术理想。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