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画外音 2024年09月20日  

  秋分画外音

  ■周方德/绘 王常权/文

  秋分一般都在每个太阳回归年的9月23日前后到来,那是因为当太阳抵达黄道180度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12小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如此看来,秋分的“分”就是半的意思。过去把秋季分成孟秋、仲秋和季秋三部分,秋分正处仲秋,所谓的平分秋色,说的就是这个重要日子。

  (一)

  按农历来讲,“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从人体的感知来看,北半球的秋天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尤其是南方,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

  秋分之后,无论是物候显象,还是人体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宋代词人柳永曾经写江南秋天的美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据说,在北方感受秋天萧索的金国皇帝完颜亮越看越羡慕,当看到后面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油然而定“投鞭渡江之志”,生“侵吞南宋之心”。可见,秋分在提醒人们要寻找新家园。

  春生春种,秋收秋敛,四季到了秋,不论是从其蕴涵的自然意蕴,还是从公众所赋予的人文色彩,秋分都含有万象收藏,积蓄力量以迎接严冬的到来。之所以有这样的景形呈现,是因为在时间节序的推进中,经过春和夏的播种和耕耘,在“运筹帷幄”和“激情燃烧”的蓄势之后终于迎来收获。从这个角度说,秋分不论从自然,还是从人类社会的层面看都含有“收养”的意味,即重视内收,养精蓄锐。

  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寻找,秋分的本质在于收养。秋分的哲学是一半对一半,杭州灵隐寺有副对联:“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人生哪有那么多如意的事情,能一半顺遂心意,就很满足了。

  秋分三候:“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

  秋分之日“雷始收声”,雷二月阳中发声,阳光开始明媚。八月阴中入地收声,阳光随之衰微。前半秋,秋云逶迤,秋霞烂漫已成告别。后半秋,阴风四起,秋雨缠绵,该秋虫残鸣、红叶伤心了。

  秋分后五日“蛰虫坯户”,王安石诗:“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坯”在这里是“培”的意思,虫类受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了。再五日“水始涸”,涸是干竭,水气的影响,春夏水长,到秋冬就会干涸,也就有了山光水瘦。

  在余世存看来,这是人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总结,对自然物态所呈现出来的表征进行高度概括,得出极富代表性的物候表征,它只是按照四季更迭而进行着风物的变化,但是世人在观照自然时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它与人类社会的世情对接起来。于是,根据秋分物候的自然变化表现出来的特征,人们对其附加上社会的元素。这样,如果一候不出现,就可能出现诸侯为人不正,纵欲放荡;二候不发生,老百姓的生活就可能失去依靠,就很难安居乐业;三候相悖,就可能出现带甲动物泛滥成灾,危及人们的生活和江山社稷的稳定。

  (二)

  对古代中国人来说,在此九月下旬,阴阳数再少一阳,时空进入到休止状态。人们看此时的阴阳排列,是上乾下艮,德性止而健。这意味着世界万物有了根本性变化。秋分时节此时天南山北,天下有山,这种意味是深长的。

  不仅自然节气里太阳向南走了,中原北方渐次入冬的平原大地也无可留恋。社会治乱循环,天灾、战争、动乱频繁,此时人们要生存,就得跟随太阳,学习太阳。太阳南行已经给了人们象数上的启示,这就是天下有山,山中有天。在平原之地难以活命之时,人们就会扶老携幼、举家搬迁,因为天下有山,人们可以躲到深山老林中去;因为山上有天,山中生活又自有天地。

  人类从山边走向平地之后,基本上把山当作背量,当作生活的一个辅助性存在,当做偶尔能从中捉野猪、野兔、狐狸等野物作为生活的调剂。这时空最初也叫掾”,即是捉小猪的意思,引申为辅助的意思。后来人们发现,天下的山还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新生之地,是避开乱世的天地。

  因此这一时空就是人们寻找新家园的时空,人们月夜走向新家,“走”“月”以及代表家里的“豕”,三者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遯”字,这字和“遁”同音,也可通假,即是天山卦的名字。“月”和“豕”合起来是小猪的意思。小猛跑路,很容易跑出人们的视野,而躲在深山老林中。

  天山时空从“掾”到“遯”再到“遁”,有这样的历史经验,今天它更多地表示隐居、躲避等意。叶芝曾咏叹:“我就要动身走了/去心灵自由之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混巴的房子/……从早晨的面纱落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拍打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我内心深处听到这声音。”

  人们观察天山遁卦,在师卦时空过后,正是茶毒天下之后、大兵之后,必有凶年,表示该离开此地,寻找新地了。遁卦的“系辞”是:“亨,小利贞。”因此,这时空是通达的,虽然不能举大事,但能够全身远祸,所以说“小利贞",它适合做小事。

  遁卦的彖辞是:“亨,小利贞。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退之时义大矣哉!”

  人们强调说,遁卦能够通达,在于退避时即行避让,所以能够通达。阳刚得到合适的位置也得到呼应,就能够随时而行,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这就是“小利贞”的意思。人们还说,此时小人也得于守着正道,因为其势力渐积而增长,如不守正道,必造成天下大乱,成为乱世一赌徒。所以说小人也利于守着正道。由此可知,遁卦的时义是重大的。

  遁卦的“象辞”是:“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人们说,天下有山,这是遁卦之象。君子体察此象,远小人,不以恶对待他们,但要分辨清楚,采取严厉的态度,挂冠悬笏,自甘退隐。

  遁外时空有小人,其中有深刻的道理在。我们常说“人走茶凉”,墙倒众人推”。人走即遁,墙倒如遁。鲁迅就无限感慨地说过:“有谁从小康之家而陷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清世人的真面目……”

  其实鲁迅的命卦就是“遁卦”,他躲在租界里写作时,曾作诗名为《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当然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也是遁卦人,他的名言是:“语言是存在的家”“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