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观张明间(庚)故居。
为名人故居保护开“良方”
■乐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丁可 文/摄
为加强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延续城市历史文脉,9月24日,乐清市政协文艺界别活动组、柳市委员联络组共30余人,分别参观了柳市镇黄华关村张明间(庚)故居、后横村郑愈故居,并就如何开展“保护性利用”话题开展专题协商。
据住建部门统计,乐清市现存历史建筑104处,其中名人故居9处,3处保存较为完好。近年来,相关属地乡镇(街道)及名人后代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利用工作高度重视,深入挖掘主人故事,彰显其文化价值与教化意义。据2007年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乐清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669处,其中旧居或故居有29座,属于文保单位的有2座,属于文保点的有3座,其他的级别都较低。
目前,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很多名人故居被拆除,从2011年的193处锐减到现在的104处;由于年久失修、水火之灾之后无法及时维修导致部分本体消失;由于产权复杂、意见难以统一,导致维修方案不能实施。
目前,柳市镇现有文保单位、文保点、历史建筑共13处。8处文保单位中,民国时期的华山村碉楼、七西村郑家碉楼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宋代的刘公桥、刘公谷摩崖石刻、赵伯药墓,明代的南昱墓、陈一球故居门楼,清代的石刻照壁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有乐清市文物保护点2处,分别为清代的柳市文昌阁与年份不详的桥后六角井。现有乐清市历史建筑3处,分别为清中期的沪屿朝北屋、民国时期的黄华堡村张定岳民居与黄华关村张明间(庚)故居。
参加活动的政协委员和名人故居的后人代表建议,名人故居承载着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播使命,要在城市规划、经费保障、活化利用等方面做强支撑,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强化文史挖掘、丰富文化内涵,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进一步增强活化利用,积极打造乡村博物馆,还可以串点成线组成旅游线路,引入社会资本开发各类文创产品,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提升市民和游客对历史传统建筑和名人故居的文化检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