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钻研比较枯燥,但沉下心来去攻克后,那种成就感真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经理汪秀旵说。
在“天正电气”8年,汪秀旵在主管工程师、质量经理、生产经理等多个岗位历练过,但那颗求知若渴,勇于创新的初心从未改变过。
“我喜欢琢磨,遇到技术上想不明白的事,就一定要把问题弄懂。”在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主管工程师期间,汪秀旵在技术部门主动分享塑壳断路器行业改进要点,攻坚克难,加快产品改进步伐。其先后攻克了DZ20L、TGM1L等主流产品的工艺及技术难题,每年节约成本200万元的基础上,该系列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了10%。这些年,他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3项(其中6项为第1发明人)。
汪秀旵的个人成长,也带动了公司一批人的成长。为做好师徒结对“传帮带”工作,在公司担任质量经理、生产经理期间,他引进优秀本科生、大专生等担任质量工程师、检验员、线长等岗位,打通职业晋升通道,培养检验员向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晋升,主导内部员工竞聘,营造人人积极向上、学习进取的职业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工作中,他还主动带领新进大学生、技术员等学习产品知识,指导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工程师和管理者,为公司发展再添力量。(吴梦梦)
吴应辉:学生眼里的“发明家”
2018年,他发明的一种新型冲击锤,解决了企业精密模具装配易破原有尺寸精度的难题;2020年,他为企业开发的双夹抓交换手和双夹抓交换手夹紧结构,解决了企业生产夹紧难题;2021年,他发明的一种模具咬花加工设备,对咬花面冲洗效果显著。至今已拥有3项专利,目前正在申报第4个发明专利。他就是,虹桥职业技术学校实训处主任、被学生称为“校园发明家”的吴应辉。
吴应辉是虹桥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也是该校唯一一位工具钳工高级技师。他专业技能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先后发表论文12篇,并完成《中职实训基地7S实践与管理研究》《农村中职学校教学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中职学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地方特色下的塑料模校本课程的初步开发与实施研究》等4个课题研究。2008年,他受邀参与《塑料模具与制造技术》教材编写,并被温州技能鉴定中心聘为钳工高级考评员;2009年被温州市人民政府评为温州市优秀教师;2015年,被聘为浙江省模具协会院校委员会委员;2018年,被乐清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高技能人才;2021年,被温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评为温州市钳工首席技师。
作为一位爱创新的老师,吴应辉一直努力钻研学生技能课程教学,他培养的学生先后获得“浙江省级技能奖”3人次、“温州市级技能奖”11人次、“乐清市级技能奖”23人次。(王旭怡)
徐钰栋:守护百姓的光明使者
任永琼:敢想敢做的创新者
2004年大学本科毕业后,任永琼进入温州一家电气制造企业担任模具钳工,从事产品工装、夹具、模具的加工和日常维护工作。基层技术员工作经历让他熟练地掌握了各类产品设计的经验和技术,但他也逐渐发现,想要提升工作效率,仅仅依靠现有的基础是不够的。他从简单的钳工模具改件开始学习,逐渐接触了模具结构设计工作。
从学习到模具设计的参与者、主导者,10多年的时间里,任永琼先后参与或主持了公司新产品研发项目70多项,生产工艺、生产技术改进类工作30余项。“每当看到自己参与、主导的项目成果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要求并得到大家的认可,更是激发了我从事模具设计的兴趣,在这条路上越走越深。”任永琼回忆道,在曾经参与的一项公司级技术改造项目中,由于项目前期定位存在问题,导致改造成功后废品率较高,精益求精的他决定以更高要求的精度重新制作关键部位的5块模板,达到完美配合,减小了误差,从而大大提高了效率。
如今,任永琼已是永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从基层工作岗位到管理人员岗位,他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心得用来鼓励研发人员。“从事技术研发首先要敢想,善于从日常工作中找到灵感。其次要敢做,通过技术手段为想法作支撑,让其落地实现。还要不怕失败,要习惯失败并从中不断汲取经验,才有可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任永琼说。
(黄澄)
朱邦权:勤于学习的机械迷
从一名普通的电工,到设备组长,再到主管,如今成长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设备经理,朱邦权一路走来,靠的就是这一秘诀——勤劳。
别人休息时,他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全部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理论和实操深度融合后,朱邦权集中精力攻克了一项项技术难题。
有一件事让他印象很深刻,公司原来零部件常采用游标卡尺测量部件尺寸,测量存在人为误差,有些角度等尺寸还无法测量,若使用三座标测量来检测,调整动作复杂,重复检测还要重新设定和调整,效率较低。
于是,朱邦权苦心钻研,通过对设备的精心设计研发,实现测量重复精度达0.01mm,该项技术研发大大提高企业重复检测精度和工作效率,为企业实现降本减负。
唯有实践出真知。进入德力西工作18年来,在公司给予的发展平台和领导的支持下,朱邦权主导完成设备效率改进60余项,为公司带来直接收益500余万元,实施并完成质量改进80余项,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大幅提高生产效率。主导完成节能改造和安全改进30余项,为公司节约成本200余万元。其主导完成开发新设备,取得两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中。
“时代发展的速度飞快,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当机会来临时才能把握得住。”朱邦权说。(吴梦梦)
他16年如一日,始终奋战在配电一线;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维修电工成长为高级工程师;他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颗执着匠心为电力事业添砖加瓦,他就是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修试中心副主任徐钰栋。
自2006年加入国网乐清市供电公司以来,徐钰栋一直在一线配电岗位工作,主要负责乐清大型企业用户、居民住宅小区配电工程施工,配网、用户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抢修等工作。他善于从实践经验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练就了专业的技术功底、丰富的工程项目管理经验。近年来,他主持完成了110KV正泰光伏送出工程等重点配电工程,其中乐清晨德置业有限公司10KV接入安装工程获“2021年度温州市优质安装工程奖”。
2020年,徐钰栋负责20KV蒲岐降压工程,工作范围覆盖整个蒲岐港湾片区的20KV线路及所供工业企业用户和居民用电。通过短短19个工作日的攻坚,他带领150余人起早贪黑,完成企业设备改造61户、工程测试155个,消除重要设备缺陷200多项。
徐钰栋带领团队围绕工程施工重点和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和群创项目,先后获得1项软件著作权、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项目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可靠性、效率性。
(陈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