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斕鰗 2024年09月13日  

  梁琳 摄

  钓斕鰗

  ■王笃海

  “斕鰗”(读音:lan hu,弹涂鱼的温州方言),俗称“跳跳鱼”,肉质细腻、鲜香肥美!是我们温州人餐桌上的家常小海鲜,也是常用来招待客人的特色菜。钓斕鰗,曾是多数温州沿海人家世代赖以谋生的传统技艺,但这门技艺现已濒临消失。

  翁垟雪湾村75岁老李伯是钓斕鰗的亲历者,提起自己钓斕鰗的那些过往,他很感慨:“小时候家境差,从8岁到17岁这段时间,一到落涂(赶海的温州方言)季节,我就几乎天天去钓斕鰗,兴致很高,体会也很深。虽然过去了数十年,但记忆犹新,仿佛就是近年的事!”

  老李伯所说的钓斕鰗落涂地是指瓯江口北岸的乐清湾和对面灵昆岛(瓯江口的江中冲积平原)的周边滩涂,这些滩涂上盛产斕鰗。

  斕鰗的长相和习性非常奇特。形状有点像泥鳅,但跟泥鳅完全不一样,头大身子长,全身灰褐色,滑溜溜的,身上还布满许多蓝色小斑点。两只眼睛像大灯泡般凸起在头上,张开嘴巴、撑开背鳍和胸鳍时,那龇牙咧嘴、血脉偾张的样子着实有点狰狞,令人吃惊!喜欢在淤泥底下打洞蜗居,善跳跃!退潮时,会爬到涂面上或觅食、或相逐、或打斗……生命力也强得惊人,正常天气下,居然可以离开水面在陆上呆一两天!

  斕鰗生性机警、反应敏捷,要想捕捉到它,也不易!捕捉的方法很多,钓斕鰗是其中的一种高难度技术活,是需打小练成的“童子功”。老李伯所在的雪湾村当年曾以专业钓斕鰗而名闻“乐清垟”。

  据说,钓斕鰗在雪湾村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当时村民的主要副业收入。从每年3月到10月,村里能钓斕鰗的人都会去落涂,技术好的一天能钓几十斤,技术差的钓不到几条。因为钓斕鰗需要眼看、脚走、手动的高度协调,所以,“娒娒”(小孩的乐清方言)一般在7岁左右就开始训练。“我是8岁开始跟我爷爷学的,他让我每天在空地上练习钓‘稻秆紧’(乐清方言,是指少量稻草相互缠绕成团的稻草块)。等熟练后,再落涂钓斕鰗。”老李伯边回忆边说。

  涂上的斕鰗有5种:花斕、网笋、斕惯长、白节和斕鰗狗(注:属乐清方言音直译)。花斕,体大肉实味鲜,适合上大型酒席;网笋,体壮身短,骨软肉肥鲜嫩;斕惯长,体瘦形长,骨硬肉少;白节,全身灰白,味道一般,涂上很少见;斕鰗狗,个小身瘦长相丑,一般没人捕捉。落涂人平常以钓网笋居多,有时也钓花斕,市场上卖的一般也是这两种。但花斕比网笋更机灵,更难钓。

  我是盐盆人,这些斕鰗我都认得,小时候也曾钓过一次。钓竿是一根约长4.5米的竹竿,钓花斕的钓竿更长,有6米左右。钓线的长度比钓竿约短10厘米,上端绑在竿头,下端绑一只4个尖头的小铁钩。钓具很简单,但钓斕鰗的技术一点也不简单,要求甚高,费力又费神!站在软烂的滩涂上,身子要挺直,眼睛要看远,在瞄定涂上八九米外的斕鰗后,钓钩从身后向前使劲甩出,要恰好落在离斕鰗稍远的涂上,随后拖动钓钩悄悄靠近斕鰗,在快贴近斕鰗的瞬间,突然发力快速拉动钓线,钩住斕鰗的钓钩紧跟着从涂面上飞起,在空中划出一道360度的回环弧线后,又绕回身前,顺手一接,取下斕鰗,这钓斕鰗的动作就圆满完成了。人家是手到擒来,竿竿必中!而我呢?没有老李伯说的那种“童子功”,一天下来,腰酸、手酸、眼酸……只钓了两条,还是“瞎猫碰上死老鼠”!

  “不会钓斕鰗,死胚也要装好。”这是乐清俗语,意思是:不管会不会钓斕鰗,态度都要端正,钓的样子要像模像样,寓意为凡事都要有仪式感。我是真不会钓斕鰗,但“死胚”还可以,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没了信心。深知钓斕鰗难学,以后再也没去钓了!

  钓斕鰗不仅是高技术的体力活,更是高危的落涂活。每次落涂一般都要换个新地方,要想钓得更多,就得想办法到人迹稀少的偏远涂上去钓,而此间的钓斕鰗,也往往潜伏着诸多风险和危机。

  “我11岁那年的一天凌晨,我们同村11个娒娒一起划‘河泥溜’(小船的乐清方言)从村里摸黑出发,计划在天亮前赶到灵昆岛,因为那边涂面平、落涂人少、斕鰗多。船老大是我的同学,15岁,他年龄最大,我最小。那天是端午大潮,过江时,正涨潮,潮水上涨速度很快。凌晨天暗视线差,水流急!不料,对面突然驶来一艘大船,我的这位船老大同学没有横渡过江经验,不但没有避让,反而继续驾船从这大船的前头横穿。两船最危急时的距离——仅隔半米,差点相撞,好险啊!如果稍慢一点,小船就会被撞翻,那我们这11人可就凶多吉少了,真吓人!这是我少年时经历的最触目惊心的事,现在想起来,还像在做梦!”老李伯感叹道。

  “贫穷是造就子孙的最大财富!”老李伯对这句古话很认同,感触良多。他说,当年在爷爷的带领下,一家三代人经常到灵昆岛钓斕鰗,都是半夜划船去,黄昏才回家。到了夏天,有时就住在那里,要么睡在船里,要么借住农户家,甚至睡在江岸边露天过夜。炎热、饥渴、雷暴雨、蚊子咬……是常见的事!少年时吃过的苦和经历过的磨难,让老李伯他们自然养成了勤劳俭朴、吃苦耐劳的习惯,以后遇到再苦、再难的事,也都没有怕过。

  “回忆是思念的愁”,乡味更添乡愁!斕鰗味道再好,也终难挽留这门技艺的存延;钓斕鰗技艺再高,也终有告别落涂的那一天!已是古稀之年的老李伯,现在仍迷恋这烹饪斕鰗的乡味,更是舍不得放下这根熟悉的“钓竿”,跟其他老人一样,还会以休闲的心态偶尔落涂去钓斕鰗……当你漫步堤塘,若是还能幸遇那抹“一竿风月,一蓑烟雨”的落涂身影时,请多驻足凝目,并给这些老者以赞赏和敬意,因为这“手扬钩落、竿挥如舞”的钓斕鰗画面,或许是他们,或许是我们今生最后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