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4版:文化周刊·悦读乐写

王十朋的夔州情

  ■詹王美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乐清四都左原梅溪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爱国名臣。

  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朝廷考虑到夔州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性,要派一个亲善民众、有能力维护当地和谐稳定的大臣坐镇夔州,所以,皇帝就选中了王十朋。

  时年53岁的王十朋没有辜负朝廷的期望,一路上舟车劳顿,风尘仆仆地到从饶州(今江西上饶)移知夔州(今重庆奉节)。王十朋赴夔州时,作诗130多首,在夔州不到半年多时间,就作诗230多首,自夔州移知浙江湖州时,又作诗100多首。《夔州诗全集》(宋代卷)收集其夔州诗829首,是历代夔州诗中除杜甫外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位诗人。

  王十朋在夔州任上,为官清正,勤政为民,兴利除弊,政绩卓著,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深受老百姓爱戴。

  夔州自古城内无泉无井,老百姓吃水十分困难。唐代时开始用竹筒将远处的山泉引进城内,任由老百姓取用,百姓称为“义泉”,可是宋朝的夔州官员将义泉收归官府所有,借此摄取百姓钱财,公库每年收取水费高达近千两银钱,一些官员控制水源,向老百姓勒索水费,每年也是近千两银钱。王十朋查证此事后,十分气愤,下令废除乱收费,还水于老百姓。为了告诫以后的官员,他特地写了一首《给水》诗:“接筒引水下山陬,端为夔民解百忧。长使义泉名不断,莫教人费一钱求。”

  王十朋十分体谅种田人的辛苦,经常下乡调查民情,参加劳动,他有两句诗这样写道:“我辈月叼官九斗,须知粒粒是君恩。”这里的“君恩”就是特指“汗滴禾下土”的老百姓。以往农民交租时,是由官府派人衡量租谷,常有人在量具上捣鬼,坑骗百姓,激起了农民的愤怒和不满,许多农民借此拖欠租税。针对这种情况,王十朋一改旧制,农民交租时,让他们自己使用量具,农民觉得这样做很公平。新方法实施以后,农民交租积极主动,很少再有拖欠的现象了。

  王十朋在体察民情的同时,也忘不了教化民众,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他制止了夔州人刀耕火种、烧山求雨的坏习俗,鼓励老百姓植树造林,他让夔州的一些主要道路绿化,还组织民众在瞿塘峡到西瀼水(今梅溪河)之间的道路旁种植了2000多株杨柳树。他在《种柳》一诗中写道:“瀼水东西十余里,新栽杨柳二千株。会看耸干参天去,能似甘棠勿剪无。”他希望百姓像爱护甘棠树一样爱护杨柳树。

  王十朋希望夔州社会和谐,家家户户都能和和美美,人人都遵纪守法。他到任第二年的元宵节,山里百姓扶老携幼结伴进城闹元宵,城里舞狮舞龙放烟火,欢乐壮观。王十朋与民同乐,十分高兴,当即作诗三首勉励当地老百姓:

  邻里相呼入郡城,巴歌楚舞沸欢声。

  三宵游罢同归去,勉力耕桑事父兄。

  三日嬉游喜遇晴,还家又见麦青青。

  但须及早输租税,莫要勾呼到讼庭。

  好去耕耘陇上田,但能勤苦有丰年。

  家家饱暖身康健,更向明年看月圆。

  从以上三首诗中,可以看出王十朋关注民生、体谅民情的一份真情实意。王十朋他为什么有如此浓烈的亲民思想呢?这跟他一生的经历有关。他早年在家乡梅溪乡间讲学,修身养性,体验农家生活,接近下层民众。奸臣秦桧死后才有机会参加科举考试,中了进士第一。在朝廷任秘书郎、侍御史期间,多次上书皇帝,建议整顿朝纲,革除弊政,强力抗金,收复失地。但是由于保守派势力的阻挠,他的意见未被采纳,还遭到了排挤。

  王十朋下派到夔州时,已经是53岁,心情也有一些不愉快。面对夔州美丽的山川景物和淳朴善良的老百姓,还有诗圣杜甫、刘禹锡、陆游等大诗人的遗迹以及他们留下的恢弘大气的夔州诗,王十朋落寞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宽慰和激动,但是夔州现实的落后、贫穷的社会现实却又使他十分焦虑,因而更增加了一份救民于水火之中的责任感。他爱民情深,在夔州减免赋税,公正诉讼,开办学校,教化礼义,引水建渠,修桥筑路,植树造林,恢复年节社日庆祝活动,三年时间便把夔州治理得山清水秀,社会和美,人气兴旺。

  南宋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浙江湖州大雨成灾,境内天灾疾疫流行,使得民不聊生。由于王十朋的政绩和名声受到赞誉,为维护一方安定,孝宗皇帝决定派王十朋到湖州任职。

  乾道三年九月十三日,王十朋离开夔州时,夔州百姓拦截马头,纷纷哭泣送行。他也十分舍不得离开夔州百姓,在《登古峰岭望夔州》一诗中写道:“巍登古峰岭,回首望夔州。隐约瞻卧龙,微茫见江流。明朝望眼遮,江山见无由。翻令还乡梦,飞过白盐头。不知此邦人,亦念使君不。使君无可念,空有诗篇留。”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离开夔州远去的路上,我时不时地登上高峰回望,夔州是我的第二故乡,我经常做了还乡的梦,梦见自己飞过赤甲白盐山,与夔州百姓同甘共苦;但不知道,夔州的百姓是不是也像我怀念着他们那样怀念我这个知府呢?而我也没有什么奢求,只有把我对夔州及百姓的感情,写进诗篇里存留即可。

  其实,夔州的百姓也十分爱戴王十朋,他离任时,民众依依泣别;离任后立祠纪念。

  夔州百姓为了纪念他,纷纷编民谣讴歌他,将西瀼河改名为梅溪河怀念,并且在州府后山上的莲花池旁修建了供奉王十朋以及周敦颐、宋濂像的祠庙,名为三贤祠,以颂扬王十朋等三位贤人在夔州的高风亮节,真情表达了夔州百姓对他的敬仰和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