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武魁之后 今奥运夺魁
一一乐清潘氏源流漫谈
![]() |
■潘猛补
喜闻温州游泳健儿潘展乐在巴黎奥运会游泳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创世界纪录夺冠!此乃温州之骄傲,潘展乐为永嘉昆阳潘氏大房派前山头后裔,亦为潘氏之荣耀。特溯温州潘氏之源流与迁徙之史,以助兴。
在瓯海有潘桥地名,因一座宋代石桥而得名。而这座石桥的名字,便和潘文虎有关。据光绪《永嘉县志》卷一载:“仁寿桥,在十七都。宋进士潘文虎建,因名其地为潘桥。”《弘治温州府志》:武举两魁:潘文虎。应指潘文虎参加靖康元年(1126)和建炎二年(1129)两次武举考试。康熙《永嘉县志》:“武科:宋靖康,潘文虎,状元。”而乾隆《温州府志》:“武科:宋靖康,潘文虎,永嘉人。”只认为是武进士。而光绪《永嘉县志》卷十二《选举志》二《武科》:“古之学者文武兼备”“邑在宋时,如潘叔山之登两科”“卓然负文章之望”。“武举:靖康年,潘文虎,字叔山,文饶弟。”《文苑·潘柽传》引旧志“父文虎右科第一”。
潘文虎为焦千之(字伯强)外孙,焦氏治平二年(1065)知乐清县,为欧阳修学生。南宋周必大《平园续稿》卷七《跋焦伯强与潘简夫帖》中提及焦伯强女婿潘简夫的三个儿子“文饶,字民则;文孝,字少颖,绍兴间,相继擢第;文虎,字叔山,亦尝魁荐,乡评推焉。”周必大可能并不了解潘文虎,说“乡评推焉”的根据,应当是出于推测或耳闻。“乡评即乡里公众的评论,而这是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是被荐举者应该具备的条件,但潘文虎为两魁荐,是解试或省试中以第一名被录取,而被后人戏称为温州首位武状元。
乐清潘氏的分布很广,其中虹桥潘宅村为始迁地。据其族谱载,潘方恒,字守彝,号松泉,其于宋时从永嘉楠溪杏寮迁入。虹桥始迁祖为潘尚吉,字思元,号如明。永照,字广普,号思晴。子: 潘大明,字江山,号朴菴。大明子潘时清,字时廪,名廪项,号隐士,为大派祖,居虹桥; 潘时回,字懋回为二派祖,迁淡溪茅垟。之后分迁乐清各地,均认昆阳潘氏为宗。
而作为乐清潘氏最大的一支白石密溪岙潘氏,其过去却一直认为始祖潘养晦是从南陵(今属安徽芜湖)人,因官乐清教谕,后迁徙白石。但据《弘治温州府志》卷十二《隐逸》发现有“潘养颐,字正卿,永嘉昆山人。自束发即好读书,通五经及子史百家言,莫不究其极要。尝曰:‘科举法行,理学不明,将何以深思实践而尽修齐治平之道哉!’识者以为格言。每隐居求其志,视声利惟恐污己,在家养亲以孝,奉诸父以礼,训弟以学,持己待人,治生应事,俱纚纚有条,远近咸敬慕之。至作古文,典实详赡,不苟下笔,有文集若干卷,年五十三卒,曹理孙志其墓”的记载。同书卷十八《书目》有“《潘正卿文集》潘养颐撰”的著录。然据嘉庆《乐清密溪潘氏宗谱》记载:潘养颐为老大,潘养晦为二弟,潘养奇最小。既然三人是兄弟行,大哥潘养颐是永嘉昆山人,那么其弟潘养晦应该也是永嘉昆山人。于是又检民国《永嘉昆阳潘氏宗谱》载:“潘养颐,字正卿,号滕隐。公少勤学,终成大儒。以科举法学,行则理学。元朝庭诏其上都城,不赴。日晦隐居滕溪,求志乐道,视名利泊如也。诗文典实详赡。所著诗文《正卿文集》二十卷传世。坟在东山大墓垟。”与《弘治志》正合。又云:“潘养晦,字明卿。公文学韫籍,元以儒学明经(温州路)乡试绩优,授乐清县学教谕,转任永嘉学教谕,升授福建福州路儒学教授。烦职辞官归隐。原来密溪岙始祖也来自永嘉昆阳。密溪岙潘氏大宗各分宗为:白象项岙潭、雁荡环山、清江底、沙岙戴西、麻园上峰村、湖横刘宅、白象双庙、盐盘杨岙、磐石西门、白石甩道岩、白石新村大园、牛鼻洞上叶村、大荆水涨村等各地,可谓为昆阳潘氏之外又一大宗。
昆阳潘展乐为国争光,为祖增彩,可喜可贺!